宁化410轮12024航次洋山港装柴油开朝鲜松林。2012年9月9日早晨,该轮于黄海南部北上。
9日0850时,船舶卫通接到江苏省RCC(搜救中心)电话:在该轮后方相距23海里处发生了一起海上交通事故,“TAI HARVEST”轮(中文音译“台盛”)与一条浙江籍渔船发生碰撞,致渔船倾覆沉没,渔船人员落水。RCC指示该轮立即掉头转向赶往事故地点参加人员搜救。
此时气象海况为:阴天,东北风3级,轻浪,能见度为6-7海里,海水温度22度。接到电话后,船舶立即用卫通向扬洋公司及航运部汇报情况。得到公司的确认后,船方立即调整航向,全速驶往事故地点。同时,船方用VHF16频道与台盛轮取得联系。告知对方,该轮接到搜救中心的指示正全速驶往事故地点,预计约两个半小时后抵达现场,确认现场通讯频道为VHF17频道。得知具体出事地点为北纬33度08分,东经123度08分,碰撞发生的时间为早晨0510时。
1005时,该轮再次与肇事船台盛轮取得联系,确认台盛轮已在搜救中,并已救起2人,正在施救第三人。从获救的渔船船员口中得知,渔船共9名船员,发生碰撞时,四名船员在甲板跳海逃生,另外5名船员在舱内。台盛轮告知该轮,落水的第四个人抱着渔标,但是未被发现,并要求该轮在驶往事故地点的过程中格外注意海面渔标。
1018时,台盛轮告知已经成功救起第三人,台盛轮正全力搜救其他落水的渔船船员。
1030时,宁化410轮距事故地点约9海里。船长在驾驶台召开搜救会议并进行搜救前安全布置:
一是船长、值班驾驶员及两名水手在驾驶台加强值班,值班驾驶员及两名水手手不离镜(望远镜),驾驶员负责船舶的正前方,水手负责驾驶台两侧;二是水手长和一名水手携带对讲机到船头了头;三是安排人员在船头和驾驶台各准备两个救生圈和两件救生衣,并准备充足的旗绳,便于系妥救生圈和救生衣,以至于抛入海中不会丢失且易于救助落水人员;四是检查救生艇并做好放艇前准备工作;五是要求所有参与施救人员做好劳动保护,穿妥工作服戴好安全帽,穿戴好救生衣,并备妥安全带及安全绳,以便于爬高登低时立即可用;六是备妥救生担架及取暖设备(棉大衣)。
1034时,江苏省搜救中心打卫通询问宁化410轮的现场情况。
1050时,扬洋公司海务部打卫通电话询问现场情况并布置了安全措施。
1102时,天空下起小雨,视线变差,能见度不足两海里。
1120时,宁化410轮抵达事故地点。该轮用VHF17频道与台盛轮联系,询问先后发现落水人员的位置时间,以及救起落水人员的位置和时间,再根据准确的发生事故的时间及地点,推算出海面风流情况(海面东北风3级):西南方向的漂流量右0.7节。该轮与台盛轮双方协商决定采取平行搜救模式。
宁化410轮与台盛轮在事故点两侧各0.5海里,航向225度,航速8节,行驶5海里;然后各自向外侧转向90度行驶1海里;再各自转向至045度,行驶8海里;之后再各自向外侧转向90度行驶1海里;再转向至225度,行驶8海里;在向外侧转向90度行驶1海里;再各自转向至045度,行驶8海里;再向外侧转向90行驶1海里;再转向至225度,进行搜救。
9日1600时,“东海救115”救助船抵达事故现场,仔细询问了台盛轮关于救助的具体情况。然后,“东海救115”在现场搜寻了半小时后,以事故地点为基点,顺着流向225度行驶了11海里左右进行搜寻,然后又转向至135度进行搜寻,再转向至045度进行搜寻。
在搜寻的过程中,宁化410轮陆续发现海面上有部分成捆的绳索、白色塑料箩筐、拖鞋、衣服及木板等。
至9日1730时,现场搜寻第四名落水人员仍然无结果。宁化410轮考虑到天色渐暗,渔船船员落水时间已有12个小时,海水温度22度,评估搜救成功的可能性较小。更重要的是周围有较多渔船及南下北上的海船,该轮为油化船,夜晚搜救,自身危险性增加,于是该轮向连云港海事局电话申请结束搜寻。
9日1756时,连云港海事局与江苏省搜救中心联系后,告知宁化410轮结束搜寻,可以续航。至此,该轮历时9小时的搜寻救助工作结束,该轮调整航向北上。
9日2010时,江苏省搜救中心打电话至宁化410轮,对该轮全力参加搜寻救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宁化410轮在这次搜寻救助工作中,虽然没有搜寻及救助到落水的渔船船员,但是,通过这次搜寻救助,该轮全体船员均认为得到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并且给船舶积累了丰富的海上搜寻救助的经验。(宁化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