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张俊
(宋明亮)
之所以是再说,是因为先前己有说。之所以要再说,是因为又有话说。当初写张俊时,凭直觉我就感到他是个有“料”的人。只是我们刚刚经历了蜜月期的磨合,认识的时间不长,一个是耳闻目睹的少,不够多面。一个是耳闻目睹的未必是真,不够长久。许多人往往是一个租期三部曲:起初干劲十足,赞誉有加;中程随波逐流,无足轻重;最后虎头蛇尾,前功尽灰。路遥知马力,日久显真章,许多人、许多事是要经过时间检验的。
而今,我和张俊同事了半年又半个月。一百九十五个朝夕相处,对张俊同志不能就此说是多深多深的了解,但有一点是可以下结论的,就是这位同志在工作上是有长性的,不是刚来时一套,过后又一套,说的是这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明一套,暗一套。因此,就此而言还是值得去写的。当然,已经写过的我不会再去重复,好话不说两遍。现在我要说的是:
----勤俭节约,从一点一滴做起
张俊同志出身于南下干部之家,勤俭节约这个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在他身上有着突出的表现。在他的眼里没有没用的东西,在他的手中没有可扔掉的废品。他说:“船上的每样物品,不是天上下雨掉下来的,不是海里涨潮漂过来的,不是我们在甲板上散步无缘无故捡来的,是工人造的,农民产的,公司花钱买的。从申领、核发、采购、配送、入库,一针一线,来之不易,我们都要加倍的珍惜。”多少年来,每上一条船,都坚持勤俭节约。无论是一把旧油漆刷子,一个废漆桶,一节绳子,更换下来的水龙带,报废的尼龙缆绳,他都象宝贝一样收起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他把旧油漆刷子泡在水里,下次再用。他把废漆桶打上绿油漆,改成食品垃圾桶。他把一节节绳子收集起来,安排用场,长一点的用来系挡鼠板,稍短一点的,当小扎,再短点就留着给水手练绳结。更换下来的水龙带,他截短用来包绳缆易摩擦的部位。报废的尼龙缆绳,用途更大,扎拖把、搞绑扎。就连用过的抹舱布,有回收价值的,洗洗晾干了再用。
修旧利废,是张俊同志勤俭节约的一大特点,更是他的重头戏。他上船后的第一次抹舱,就使一台判了死刑的隔膜泵起死回生。在他上船半年中,修复打磨机三台,除绣枪五支。在张俊同志上船前,甲板换大小头、接管作业都是人工、扳手拆装螺丝,既费时费力又不安全。张俊看上了轮机部一台报废的气动板手,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自己琢磨,又请轮机部同志帮忙,修复后使用到现在,得心应手。仅此一项,就不需要新领,节约物料费用数千元。
----爱岗敬业,从一举一动体现
张俊同志说:“既然我们选择了公司,我们就要为公司尽责。既然我们选择了船员这个职业,就要以船为家,爱船如家。”公司每次派他上船,不仅随叫随到,招之即来,而且不挑船,不拣航线。他一上船,就一心扑在工作上,不当“过路客”,不做“混世虫”,没有临时观念,一干就是干满一个租期。
清楚“家底”,科学安排“家务”,是张俊同志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张俊同志今年48周岁,有29年的船员生活。他对大海有缘,对公司有情,对油轮有爱,对甲板部的工作有着丰富实践经验。一个航次干什么活,他心中有数;一周做什么?他有计划安排;一天哪些活,他会给每一个人交代清楚。就连航行、锚泊、靠离作业、晴天、雨天、风浪天要做什么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一概不要船长、大副操心。船长、大副想到的,他已经做到了,船长、大副暂时没有想到的,他也做到了。
平时,他在船头船尾、生活区上下进行巡回检查,该关闭的关闭,该归置的归置,该收拢的收拢。该修的修,该装的装,该换的换。尤其是风雨天,他检查的格外认真,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为检查不到位而引起的损毁、丢失设备、物品事故。
张俊同志的爱岗敬业,不仅仅表现在本职工作上,全船的工作,只要他能干,都主动去干,尽心尽力去干。上伙食、外供,他带头去搬去扛。进物料,他不分轮机部、甲板部,都当成自己的事,送到相应的仓库。
----言传身教,从一言一行要求
张俊同志业务工作抓得紧,不仅仅是体现在言传上,更注重的是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教育新船员。近年来,员工队伍一茬接一茬。大多水手是当年“新兵蛋子”,每逢7、8、9月份,船上总是少不了实习生。为使这些新手能够尽快地适岗,张俊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解说,更是手把手的教。无论是什么工作,张俊总是一讲二做三看:讲是讲工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大家从理论上领会清楚了,他再做一遍示范,要大家看清动作要领。最后还要求做一遍给他看,是不是真的熟练掌握了,如果不行再一讲二做三看,直至真正地熟练掌握了,张俊才放心让新手在这件工作上单飞。有一个比较鲜见的现象,许多与张俊同事过的新手,都愿望下次再在一起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甚至会提前预约。他们说:“跟张水头在一起干,苦是苦点,累是累点,但能学到东西,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帮助”。
年近半百的张俊身高体胖,但干起活来一点也不累赘。除绣打油漆,他一个人完成的工作量顶三、四个人。有风险的、难度大的作业张俊更是亲历亲为。在对大桅横桁信号灯座底部除锈、上漆保养工作时,人要象树叉似的悬空单手操作,拆装螺丝,取下灯罩,作业中稍有不慎,不但难以完成保养工作,还会对灯罩形成破坏,是对人的体力、耐力、定力都有着较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人的胆识意力极具考验。张俊一上去就是一、二个小时,汗水直往下滴,下面负责辅助、保护工作的同事催他下来休息一会或换人上去,他摆摆手,说抓紧做完,否则拖到天气变化就把大事给耽误了。
登高作业是张俊的强项,下低钻孔张俊也不含糊。12011航次在新加坡装货过程中发现右污油舱液位减少,而处于其下方的压载舱液位增加,经分柝是由于污油舱舱底板破穿导致污油舱液体流入压载舱所致。情况汇报到公司,公司要求对污油舱和压载舱洗舱,并对破损部位进行临时修补,以配合CCS对船舶稳性进行审核发证。关键时刻,还是张俊同志沿着七拐八弯的人孔下到压载舱作业,争取了时间,保证了航次的顺利进行。
张俊同志不仅在工作上冲在前面,在生活上也非常关心大家。三月份修船出厂后,船舶在印度洋上航行,天气酷热,甲板上干活出汗多,他就和大厨商量自制清凉绿豆汤。每月的职责外劳务费从来都不是一分了之,而是截留一大部份,专人负责,专款专用,购置矿泉水、西瓜给大家补充水分,他自己则喝船上的开水,他还自费购买茶叶,提供给大家泡茶喝。
----严抓细管,从一人一事出击
张俊同志生于一九六五年八月,适逢十年动乱,由于父亲受到冲击的影响,学业上受到干扰,未能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不是科班出身,没有过硬的文凭,但他学习刻苦。参加工作后,特别是在担任水手长工作以来,深感业务知识储备不足,他虚心求教,自觉钻研甲板维护知识和水手业务,在对船舶的维修保养工作中讲科学性,有创造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了一套换大小头、紧固舱盖既省时、又省力的科学方法,受到广泛的好评。
在生产管理上,张俊同志也是从调动大家积极性出发,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一套管理方法。他针对甲板部先前存在的问题采取在维修保养工作中搞“任务小包干”。彻底改变了过去“大家一起干,大家都不干”和“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的状态。由于分工明确,大家的责任心明显增强了,效率也明显提高了许多。水手王火火说:“现在一天完成的量,相当于以前半个月的量,还不觉得太累”。在生产包干过程中,张俊同志还注意“抢工具”和体质技术差异的问题,取长补短,新、老、快、慢搭配,分组包干,工具使用上打时间差。既保证了质量,又提高了进度。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张俊同志勤俭节约,从一点一滴做起的良好习惯,爱岗敬业,从一举一动体现的优秀品德,言传身教,从一言一行要求的负责态度和严抓细管,从一人一事出击的工作方法,从事例上来说,不是一件两件,从时间上来说,不是一年二年,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又默默无闻地油运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套用老人家的话:是难上加难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