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集团门户    集团网群    公司邮箱    网站地图

 
 
热点栏目:
概况资讯党群船员商务
首页
>> 长航油运报 >> 第21期 >> 三版专题篇
海运(安全)信息港
发布日期:2012-10-30字号:[ ]

■政府、企业、协会共商水运发展

 1026上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在京主持召开水运行业专题座谈会,与来自部分省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港航企业和行业协会的17名代表围绕水路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与会代表分析了当前全球及我国水运发展形势,讨论了2013年水路交通运输重点工作。代表们建议国家出台对海运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国内主要航运企业控制的资源能源运输船队,控制新增运力投放,加大拆解旧船力度,降低航运企业税率,调整和完善港口价格机制,积极探索“费改税”优化制度,加快推动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加快长江部分河段航道治理等。

 徐祖远表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当前航运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会改变,世界贸易离不开海上运输。一方面,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应理性发展,守法经营,创新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航运服务创新,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行业宏观调控,加强水运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鼓励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创新,严肃查处违规经营行为,推进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加快水运行业发展方式转变。

 ■交通部研究试点航海“碳税” 或压垮部分航企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表声明称,若到今年底航运业碳减排在国际海事组织层面仍未达成共识,欧盟委员会需要提出一项立法,以碳排放交易体系(媒体称“碳税”)指令削减航运业碳排放。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继航空“碳税”之后,面对日益加大的航海“碳税”压力,交通部已经开展全面研究,考虑先在国内航运业内部试运行碳交易或碳税当中的一种模式。

记者日前在国际海事委员会第40届大会采访期间了解到,今年以来,交通部已经针对航运业减排的市场措施开展全面研究。一方面,交通部已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密切沟通,在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谈判的总体框架下,尽可能“迟滞”部分发达国家在国际海事组织之外所采取的征收航海“碳税”等单边行动。

另一方面,交通部正在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展开研究,对不同市场措施的利弊进行研判,并考虑先在国内航运业内部试运行碳交易或碳税二者之中的一种模式。受技术等因素限制,目前尚未确定一个成熟方案。

据悉,欧盟委员会月初发布声明称,明年初将引入一项针对航运业的措施,用以监控、核查和报告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上述措施是建立未来可能的市场机制的第一步,这些市场机制包括将航运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声明还指出,到今年底,一旦航运业碳减排在国际海事组织层面仍未达成共识,欧盟委员会需要提出一项立法,以“碳税”指令削减航运业碳排放。

■俄国企收购秋明BP股权 成全球最大原油生产商

俄罗斯石油公司(R osneft O il)首席执行官伊戈尔·谢欣定于18日与英国石油公司(BP)敲定一笔交易。按日产量计算,这笔交易将使这家俄罗斯国有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原油生产商。 

    知情人士透露,谢欣16日飞抵伦敦,尝试通过一项价值280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交易,收购俄罗斯合资企业秋明B P(T N K-B P)所持的50%股份。这位人士表示,俄罗斯石油公司将拿出150亿至200亿美元现金,加上10%20%的股份进行收购。   

■长滩港常务董事莱托看好航运业前景

长滩港常务董事莱托(J.ChristopherLytle)近日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形容航运业不是100短跑,而是马拉松长跑。他说,虽然现时航运业景气低迷,但仍然充满信心,相信行业的前景是光明的。

 莱托表示,虽然过去两年业绩平平,但公司持续投资,资本项目的投资额已经超过40亿美元。他解释,为了应对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市场复苏,目前投资项目遍布码头、铁路、桥道、公路等,确保港口的配套设施完备。长滩港计划建设的另一个配套设施、港口内铁路站场,期望2013年内能获批通过

2012年大型船舶订单严重下滑

造船速报报道,2012年全球传统船舶新造市场严重下滑,其中大型船舶订单下滑最为严重。

Clarkson统计,今年截至9月,全球好望角型散货船的新造订单量达14艘、270DWT;而2011年度69艘、1310DWT,竟下降72%

20121~9月,超大型油轮(VLCC)订单8艘、250DWT,比2011年度3艘、100DWT相比有所增加。1~9月,苏伊士型油轮(12-20万吨)订单5艘、70DWT,与2011年度28艘、420DWT相比,大幅下降77%。阿芙拉型油轮(8-12万吨)订单7艘、80DWT2011年度9艘、100DWT,落差不大。1~9月中型(3-6万吨)成品油船订单55艘、260DWT,而2011年度为57艘、280DWT,保持着很好的趋势。1~9月,中小型(1-6万吨)化学品船订单有20艘、100DWT,也保持着与2011年(22艘、80DWT)大致相当的水平。

   Clarkson表示,全球造船业界面临持续下滑危机,在此背景下,新船订单主要以中型船舶为主,因此,建造传统大型船舶船厂面临着更大的危机。

2015年前中国船用油需求年增10%

中国船舶燃料供应总公司(China Marine Bunker Supply Co.Chimbusco)预测称,受中国海上运输业务的飞速发展支撑,未来三年,中国船用油消费将保持每年约10%的较高增速。

  中国远洋和中国石油对等控股中国船舶燃料供应总公司,该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海运船用油供应商,它预测中国船用油需求将从去年的1900万吨攀升至2015年的2500万吨以上。按照该预测计算,2015年中国船用油市场估值很可能超过15亿美元。

  未来数年,中国国际贸易将快速发展,因此船用油需求也将同步步入快车道。尽管国内航运业正努力将船用燃料从燃油向柴油和燃气过渡,但是中国船东仍将大部分使用燃油作为船用油,以控制船舶运营成本。

  2012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燃油210万吨,同步下降6.6%,而燃油出口却大增28.8%,达到100万吨以上。然而,中国燃料油生产商正不断提高产能, 到2015年国内燃油产量将略高于消费量,与此同时,中国燃料油供应商也将加大从国内生产商处采购更多燃油。

    ■亚洲将面临中东和非洲原油供应中断风险

   国际能源署执行总裁玛丽亚·范德胡芬日前表示,受北美石油生产蓬勃发展的影响,亚洲将承担更多来自全球欠稳定地区原油供应中断的风险。范德胡芬预计未来十年美国和加拿大的原油产量将增加,这将降低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对产自中东和非洲原油的依赖性;与此同时,中东和非洲出口至亚洲的原油比例将会上升,而多数新增原油需求也将来自亚洲。有鉴于此,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供应一旦中断,对首先对亚洲产生影响。她表示,西方针对伊朗原油出口采取的制裁措施给亚洲带来的挑战尤其大。亚洲已经是中东原油出口的主要目的地。 此外,中东内部原油需求的不断上升也将限制该地区产原油可供出口的比例。

■北美产量大增高盛下调明年油价预估

  高盛近日发布报告称,因美国和加拿大产量大幅增长,将2013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估从130美元/桶下调至110美元/桶。高盛称,从更长时间看,布伦特原油价格在90美元/桶稳定下来。该行表示,过去3年来布伦特原油远期合约价格在90美元附近排行,这暗示市场将回归上个世纪90年代原油市场定价制度。高盛预计,远期油价将由美国页岩油气、加拿大油砂以及深海原油供应大幅增长的前景决定。不过,高盛表示,预计实货市场仍将较为紧张,近期的价格目标维持在每桶120美元。

■中国或成为成品油出口大国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报告称,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可能将成为新的成品油出口大国,报告表示,这主要得益于相关中国企业在国际炼油、存储、码头和物流等领域参与度的提高,前提是中国提高炼油能力的计划顺利推进。国际能源署称,推动亚洲和中东地区成品油出口上升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炼油能力的提高,而非需求下降,其中中国、印度和沙特阿拉伯的炼油能力处于领先位置。报告预测,如果中国推进所有相关计划、且需求增速和国际能源署的预期一样缓慢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将在一段时期内成为成品油出口大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法律声明|使用帮助|联系我们|RSS订阅
 
招商局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2-2012 www.njtc.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传真:(8625)58586860
网站管理:(8625)58586787
技术支持:(8625)58586787
苏ICP备09095936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