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缩减招聘大量裁员应届生压力非常大
航运业近年持续低迷,面对盈利不断下滑,不少航运企业只好大刀阔斧地裁员及缩减招聘,以削减营运成本,这导致了年轻人投身行业的机会越来越少。
据内地航运专业院校大连海事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年各大航企的招聘计划平均缩减一半,其中航海类专业供需比从1:3 变成1:1,即从人才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应届生的就业压力普遍较大。
据该校统计,今年校方举办的2013 届毕业生招聘会吸引了310 余家企业单位,共提供7949 个招聘职位,其中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现场签约率为88.85%,较往年出现下降。参加招聘的学生表示,招聘会现场人满为患,不努力推销自己,恐怕难以签约。
除了岗位减少,不少航企还实施地域限制。该校航海技术专业大四学生马晓昊应聘了多家航企,最终拿到大连中海的合约,他解释自己之前应聘失败就是由于地域限制,「我应聘的前一家单位因为我家不在大连而拒绝我,说是家在本地便于管理。」
该校招聘会指导老师表示,往年航运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很多学生就业左挑右选,往往是单位求着学生签约,甚至出现「航企想要哪个学生,就要提前请这名学生吃饭、送礼物」的惯例,但现在情况已经逆转,大环境不景气,很多航企也前景渺茫,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大大减少。他提醒航运专业学生应认清形势,不要单纯考虑待遇,而要看航企能否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
中海集团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陈坤则指出,航运业疲软导致航企大幅缩减招聘计划,但为免企业将来的人才培养出现断层,中海坚持招聘人数尽量持平。他又称,削减招聘对航企来说也可能是提高员工素质的契机,如中海招聘已从40%本科生调整为70%本科生,提高了对新员工的入行要求。
■大连港油品运输超400 万吨,创单月历史新高
10 月份大连港油品码头共成功接卸超大型(VLCC)原油船12 艘次,完成油品和液体化工品吞吐超过400 万吨,均创出该码头单月生产的历史新高。
在今年国际贸易形势不容乐观的形势下,大连港集团及时把握市场环境变化,不断加大油品货源市场开发力度。10 月初,大连港成功获取公共型原油保税仓库资质,成为我国北方唯一同时具备经营原油和成品油保税仓库资质的港口。以此为契机,大连港集团加强了与中石油、中石化、振华石油等国内能源巨头的合作,全力拓展油品保税中转业务,油品国际中转量不断增长。
据统计,今年1 至10 月,大连港集团共先后成功接卸超大型(VLCC)进口油轮70 艘次,实现吞吐量1743 万吨。
■原油进口:全国增长6% 曹妃甸猛增45%
除了铁矿石之外,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正在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原油进口港。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其原油进口增速,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燕赵都市报讯(记者李保元)除了铁矿石之外,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正在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原油进口港。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其原油进口增速,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近日通过官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前十个月,曹妃甸港区进口原油1079.84万吨,货值69.15亿美元,进口规模同比增长了45%,货值增长了63%。
据悉,曹妃甸进口的原油中,90%产自沙特阿拉伯和阿曼,少部分源自科威特和伊朗。
曹妃甸在原油进口上的表现,在国内港口中十分抢眼。
记者在海关总署官方网站10月13日发布的统计报表中看到,今年前九月,中国进口原油两亿吨,货值1638亿美元,进口规模同比增长了6.4%,进口金额增长了13%。
至于曹妃甸港区原油进口大幅增长的原因,业内机构分析称,首先是中国第三大原油商业储备基地中石化集团曹妃甸原油商业储备库已建成投产,该原油商储库可储存原油320万立方米,有力拉动了原油进口;另外,国内经济企稳,对原油制成品需求和消费量呈上升趋势;此外,国内炼油企业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扩大,加之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多数炼化企业选择增加原油储备。
据记者了解,曹妃甸进口的原油,主要流向石家庄炼化、沧州炼油厂、燕山石化、天津石化等炼化企业。
另据专家分析称,中国今年的原油进口量比较有特色,往年月均进口量相对平稳,而今年月进口量有所波动,尤其上半年进口量相对较高,而到了下半年后劲略显不足。第三季度原油进口量锐减,并低于2011的平均水平;9月份,进口量反弹到正常水平,进入第四季度预计会保持在正常水平。
■美国将在尼日利亚科吉州建炼油厂
日前,尼日利亚中南部科吉州州长瓦达向此间媒体表示,美国“全球投资项目”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阿贾伊访问该州,美方承诺将在该州投资,与尼方合作建设一家炼油厂。
达瓦说,科吉州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固体矿产资源储藏丰富。本届州政府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来开发。州政府已就与美方合作建炼油厂事宜做出如下决定,其一提供100公顷土地用于炼油厂厂区建设;其二已确定尼蒙德维特罗能源有限公司为尼方合作公司;其三州政府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协调双方合作建厂事宜。
尼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输出国,但长期以来因炼油能力不足,本国85%以上的成品油依赖进口。
■九项制度落实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在日前召开的《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宣贯会上,提出重点做好九项制度的建立。一是建立新的《条例》配套规章制度;二是建立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新的权责制度;三是建立和改进国内水路运输市场宏观调控制度;四是建立和完善水路运输行业结构调整制度;五是建立水路运输诚信管理制度;六是建立水路运输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七是建立和健全市场动态监管制度;八是着力水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高效服务制度;九是建立研究和培训制度,加强水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
■巴拉哥船务推迟接手一批新船
据中国海运网报道,今年三季度巴拉哥船务出现1880万美元的净亏损。为保持一定的现金流,公司经与浙江欧华公司协商,双方同意在航运市场低迷期间,推迟4艘新船的交付时间。其中,原定于今年4季度交付的2艘37200载重吨灵便型散货船,将分别推迟到2013年1季度和4季度;原定于明年交付的2艘4800TEU新船,将推迟到2014年2季度。此外,该公司还准备与债务人谈判,积极寻求债务重组。
■远东航运评论:燃料油价格破新低 VLCC船东“偷着乐”
国际油价不断下挫拖累船用燃料油价格跌至今年最低水平,这令超大型油轮(VLCC)船东欣喜不已,计划趁此良机扭转局面。
希腊船舶经纪人透漏,富查伊拉(Fujairah)港的380 cSt燃料油现货价跌至597美元/吨。相比来看,该燃料油价格从5月初的718美元/吨持续跌势,上周收于612美元/吨,本周跌破600美元大关。
燃料油价格紧紧依托于原油价格。美国大选期间,在强劲的利空消息压制下,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彭博(Bloomberg)数据显示,布伦特原油国际基准价格为110美元/桶,而西德州轻质原油公司(West Texas Intermediate)的售价却只有87美元/桶。
低廉的燃料油价格为VLCC船东谋取利益铺平道路。在沙特阿拉伯-日本航线上,30万吨载重量的VLCC目前收入值与运营成本大致持平,粗略估计约为1万美元/天。这与几个月前VLCC市场的惨淡境况大相径庭。
船东抱怨燃料油价格过高、吞噬收益已有时日。一些船东还曾计划效仿集装箱班轮公司来一场集体提价。
分析师称,受到燃料油价格低廉的刺激,船东很可能加快航行速度来保证货源。然而,这会使供需不均更加变本加厉,长期来看对VLCC市场弊大于利。如果实施提速,则运力运载周期更短,竞争更加激烈,船东的议价能力将降低。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VLCC市场的供需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中东地区目前可用油轮有56艘,而只有26艘有油可运。面对如此充沛的可用运力,下周的运价预期将不会涨的太多。
与其寄希望于油价下降,还不如再度拆船来挽救市场。劳氏报道称,本周巴基斯坦的拆船业者又购买了一艘VLCC,这已经是两周内的第3艘待拆运力。将老旧VLCC转换为零部件用于其他产业也不失为一个缩减运力的好办法。
■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货物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9倍,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并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从出口方面看,2003-2011年,我国出口年均增长21.6%;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
■IEA预测美国将在2020年成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
11月12日,国际能源署(IEA)对外表示,页岩油规模的增长将有助于使美国在2020年之前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商,这一转型不仅仅将对全球能源的供给产生重要影响,还将对地缘政治带来重大的变化。IEA在其对外发布的一份年度全球能源展望中表示,全球能源图已经开始因美国石油和汽油产量的攀升而重构。IEA此次的评估结果与2011年的报告内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当时IEA认为俄罗斯将和沙特争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商席位。IEA表示:“在2020年之前,美国预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石油产量将在那时超过沙特阿拉伯。这一结果将导致美国的石油进口水平将不断下滑,而在2030年,美国将成为石油净出口国。”美国在石油进出口中角色的转变主要是因为该国目前在页岩油以及其他致密岩的开采上进度快于预期。美国能源情报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数据显示,自IEA在2011年发布报告以来,美国的石油产量已经攀升了7%至日均1076万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