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455轮 周正勇
如果说,生产效益是决定一个企业生存与否的标准,那么劳动安全就是考核企业管理水平的依据。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劳动安全的企业,或许机缘巧合,盛极一时,但一定不会长久,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国家安全检查中涉及的“煤、电、油、运”,我们公司作为油运企业,占了两项,风险之高,不言而喻。公司近三十年的运营,总体来说,生产平稳有序、安全经营有方,这与公司各届领导的常抓不懈、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最近少数船舶稍有疏忽,劳动保护措施略有放松,使劳动安全方面的事故有抬头之迹象,但只要我们及早纠正、为时未晚。对待劳动安全,应该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常唱常新、警钟长鸣。我轮几年来,生产业绩良好、劳动热情高昂,但绝无任何劳动安全方面的事故发生,我们总结经验如下: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不能是口头一说,便如春风过耳、不萦于怀了。只有从内心来说,真的重视了,各种措施才会不走过场,执行起来才会不走样。历次劳动安全事故的教训表明,麻痹大意和疏忽松懈是劳动安全的最大隐患,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安全体系建设,关键在于心防。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环大西洋”轮沉没事故的原因在于所有人都没有重视安全,每个人只错了那么一点点,终于积少成多、积重难返;大连“7.16”输油管线爆炸引起海域污染的事故,暴露出在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安全思想不够重视,规章制度上墙、现场干活遗忘;温州“7.23”动车追尾事故,说明技术概念代替不了安全概念,技术的先进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任何高技术装备必须有赖人的思想重视和正确操纵,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
二是环境中警钟长鸣。通过贴标语、拉横幅、出版报、开大会等等,让“劳动安全”方面的知识或教训对每个人能随时提醒、随处可见。有的船舶在劳动安全上出了纰漏,过于粗放化和不可持续性是其重要原因,有多少可以注意处,皆那么缺少注意,不知注意。过份小心,一千次也不打紧:莽撞送死,一次也太多了!出了劳动安全事故,对公司、对家庭、对个人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无数的教训不该仅仅沦为记忆,比追责更重要的是,我们应真正从悲剧中吸取深刻教训,事后处理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工作时未雨绸缪、倍加小心、防患于未然,小心,不一定就可以不发生意外,但小心的确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或使意外的发生不那么意外。晚唐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曾感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世上买不到后悔药。据说美国的高速公路旁边就常有出了车祸的车辆残骸,以此血淋淋的场面来提醒过往司机。
三是生活上养成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只有养成了好习惯,才能在工作时自然而然地采取劳动保护措施,毫不牵强,如渴不能离饮、饥不能离食一般自然。有道是:“功在无功之处”,说的就是要把功夫下在平时,这样做表面看似无功,实则隐含着真功、细功和硬功。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说明了习惯决定命运。
四是工作时言传身教。领导的带头作用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对待进入封闭场所、登高作业、起吊重货等等,必须按照要求采取保护措施,即便有的保护设备,给干活带来那么一点点不便,也绝不能贪图省事,开工前,各种保护器材必须到位。大家常说的:“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的确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既需要有思想的统一,更需要有行动的自觉。要下好关键子,重要的工作、危险的环境,要安排得力人手,在现场的高级别船员,还要做好“传、帮、带”,要教育大家会干、巧干、不蛮干。只有业务上的精通,才能避免方法不得当、措施不正确、工作不到位。
总之,我们对待劳动安全,要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变通、不走样,雷厉风行,真抓实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事前有预控、事中有落实、事后有总结,才能百无一失,保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