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东恩)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昨日靠泊后,给长航幸运轮的苏建民船长和蒋林政委去了封邮件,询问他们武装安保人员上船的情况以及其它值得关注的事项。今天中午收到回复,苏船长和蒋政委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我们所需要的资料以及他们在防海盗工作上的准备情况,有不少事情是我们没想到或是考虑得不全面的。姜船长非常感谢兄弟船舶的大力支持,看完邮件后让我立即给他们回复一封感谢的邮件。
幸运轮说他们比较幸运,一路平安,只在过了亚丁湾进入红海后,才发现有数艘小船(只能称作疑似海盗)在海面活动,但没有向他们发起攻击。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等了一个月,终于西行了。船过新加坡境内时,二副小胡和三副小纪下船休假。参考长航幸运轮的做法,我们将新上船的报务三副小杨安排在了船东房间,准备把他的房间与引水房留给从斯里兰卡上来的正副队长。
下午,大家开始布置铁丝网。我们用铁支架将铁丝网拉直固定,中间再用木板做的撑架绷紧,看上去有模有样,从效果看比我预期的还要好些。这铁丝别看软塌塌的,可它粘人得很,钩在衣服上想要扯下来,还真得费点功夫。到晚上下班时,铁丝网已布置了三分之二,明天再来个半天时间也就应该差不多了。
今天公司发来了4份防海盗信息,其中一则说是欧盟海军获得授权,首次空中打击索马里海盗,看了以后大家都觉得非常解气。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海盗们占据着海运要道,就像国内的收费站一样,成了远洋船员们挥之不去的梦魇,一个租期下来,或多或少地都要涉及这个话题,这也让许多的船员家属们为之操碎了心。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船过马六甲,防海盗班的站位与抛锚时的不同,两名值班人员分别站在驾驶室两侧。从这两个地方望开去,船舶周围应该没有什么盲点了,只是由于天气阴沉,黑夜被熨得像一张黑纸一样,只有闪电划过天空时,才能看清海面的纵深。
这断断续续的十几个防海盗班除了改变了我的生物钟,还让我见识了各种各样的闪电。这片海域好像就没有停止过闪电,即使是在满月的夜里,你依然可以看见天的边缘动不动就滑过一丝光亮,就像咳嗽病人忍不住要清清嗓子。今天凌晨的一个闪电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天网”,半片天空同时亮起,游动的电荷像动画一般将天空分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碎块,在震慑人心的同时,你又不得不感叹造化的奇妙。我想,说过“天网恢恢”的老子也一定见识过这样的闪电。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下午与服务员小杜在做一楼清洁时,突然全船响起海盗袭击警报。这是船舶第一次进行无预报演习,大家反映的速度还不错,5分钟内全部到位。但随后发现了几个问题,一是驾驶室的对外喇叭在通知甲板紧急撤离时声音太小,导致大家不知道要干什么;二是对撤离的路线理解不一;三是甲板层两侧水密门没有安排专人负责,在关水密门时无法知道外面是否还有船员。
其实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不怕有问题,就怕不知道有问题。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13∶45,四名武装安保队员从斯里兰卡GALLE OPL登船,其中队长Agafonov为澳大利亚籍,副队长Daniel为英国籍,另外两名队员均为印度籍。他们携带6支M-1步枪、600发子弹和其它防海盗器材,这里面有3支步枪是该保安公司为其它船舶捎带的,大概会在吉布提来船取走。
根据安排,4名保安将轮流在驾驶台值班,不间断地去室外,进行巡回检查;每班1人,3小时一轮换。保安队长在与船长、大副进行沟通后,确立了船舶防海盗的相关措施。
安保队员要求机舱、生活区所有通往甲板的门窗关闭,且从内部锁定;白天,人员可以上甲板进行维修保养,但必须向驾驶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参加的人数、工作地点等,由值班驾驶员征得当值保安的同意。参加维修保养人员须携带对讲机1-2部,保持与驾驶台联络畅通。工作期间的通道为一楼左侧,甲板所有人员回生活区后,应立即关闭、锁定此通道,并报告驾驶台。下午6点至早晨8点,任何人不得出生活区。
当船舶发出橙色警报时,船员立即撤离至机舱集控室,并由大副负责清点人数。从甲板撤回的人员在确定甲板上没有船员后,锁好一楼左侧的水密门。当船舶发出红色警报时,船员立即撤离至安全舱室。当船舶发出绿色警报时,警报消除。
他们还建议船舶在安全舱内配置一个星期的食品和饮用水,如果有可能可放置一个电饭锅,并准备好足够的收集生活垃圾的密闭空桶和垃圾袋。配备一些药品(多配备消毒、消炎、清创、包扎类药品与器械)。每人准备一个背包或袋子,放置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几件换洗内衣,水及饮料,撤离时自行携带。如果时间许可,船员撤离时用钥匙锁好自己的房间,进行日常工作离开自己的房间时也要将房门反锁,以增加海盗登船后搜索的时间。
听船长讲,这次安保队员将随我们到苏丹然后再回到斯里兰卡,如果顺利的话,估计需要20天的时间。大家都没想到公司在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会有这样的安排,轻松和喜悦都写在了自己的脸上。不过船长一再强调,虽然有安保队员在船,但防海盗工作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切要遵照安保队员的要求开展此项工作,对放在驾驶台的枪械也不要因好奇而去触摸,这些枪械都可能是上了膛的,弄不好走个火可不是好玩的。
听介绍,副队长Daniel是从阿富汗战场上下来的,一身的纹身让人感觉到一股杀气,有同事从密密麻麻的花纹中看到他左臂上有个“妹”字,右臂上有个“把”字。方块字在西方人眼里天生就有一种神秘气质。
考虑到值夜班的安保队员们吃不惯面条,我们为他们准备了足够的咖啡、矿泉水、果汁和面包,在高级餐厅的冰箱里还存放了不少牛奶,希望他们能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度过这二十来天。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中午吃完午饭后,全船响起橙色警铃,大家到集控室的速度应该可以满足要求。安全舱内热气腾腾,不一会儿一个个都满脸是汗,在这种环境下等待几天的话应该有不小的难度。随后几名安保人员也全副武装地撤离到安全舱,他们提出整个舵机房都可以作为安全舱,要求大副安排人员在外面的铁门进行巡逻,在海盗突破最后一道防线时将会开枪还击。
几天前,我在与船长、老轨探讨安全舱室时曾说过如果在一楼楼梯间加一个铁门的话,只需要把两个货吊入口用钢丝固定住,再停掉电梯的电源,完全可以将整个一楼及机舱作为安全场所。这样的话,船员生活空间就大增,既有菜库,又有医生房,还不用停电,与海盗周旋个几天完全不是问题。这其实不是我的主意,大概在一年前的一次合理化建议中,张生洲船长与张建东政委曾因这个提议获得过一等奖,我想这个建议在设施时也不应该存在太大的难度,只需要在修船时,在一楼楼梯门口焊接一些加固铁门的构件,再在走道另一侧增加几个铁杠之类的固定装置,抵住铁门,完全可以封闭整个一楼。
闲聊时,有人问Daniel是否知道手臂上“妹”的意思,Daniel立即回答说,young girl。 Daniel还指着自己脚腕上的“STAY LOW”和“MOVE FAST”说,这是对阿富汗几年时光的纪念,也应该算是一名士兵的座右铭。
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今天,队长Agafonov提出能否用铁丝网阻断海盗通向生活区的通道,船长与我随即在艇甲板走了一圈,发现由于这一层窗户太多,铁丝网根本无法布置,海盗一旦登船,只要打破货控室的玻璃,就无法阻止其进入舱室。
晚上我与老轨商量看能不能在艇甲板至楼梯间的门后加两个铁杠,这样可以阻止海盗从此门进入机舱的可能,也能为驾驶台值班人员和安保人员的最后撤退赢得宝贵的时间。
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出于对安保队员的尊重,我们每顿都会给他们另外增加一个菜。这几位对我们钟爱的青菜一点都不感兴趣,因此炒青菜时还得另外再给他们炒点其它蔬菜。正、副队长对大厨的手艺非常满意,经常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两句,但两位印度队员由于与我们的口味相差太大,这几天总是吃得很少,今天他们终于提出由自己来加工菜肴。
中午,两位印度人把土豆、生菜、洋葱、胡萝卜剁得碎碎的,在锅里胡乱地炒了几下,然后再加入自己带来的咖喱,随后将之夹入面包吃得有滋有味。早知道这么简单,大厨也就不用那么费心了。
下午,老轨和机头在艇甲板层楼梯间的门上和对面墙上各装上两个用角铁做成的架子,再将一根横杠插进去,在铁杠的上方还做了个销子。这比我们昨天的想法又作了不少改进,这样开门的受力点就不再是几个螺丝,而是对面的整个一堵墙,想要从这层生活区打开楼梯的门除非是把门砸烂了。
明天就要进入A点了,从20∶00起,驾驶台将增加一名值班水手。船舶由于没有赶上护航编队,考虑到在此漂航一来是耽误航程,二来也具有一定的风险,船长经请示后决定走UKMTO通道,这是一条国际推荐通道,虽没有海军护航,但沿途有各国的军舰在相对固定的区域进行游弋。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亚丁湾内风和日丽,宁静的海水和印度洋上巨浪就像是由两种不同的液体组成的,如果不是出于心理上的压力,你没有丝毫理由可以将这蔚蓝烟波的渺邈与黑色眼罩的肃杀联系在一起。
与海水的平静一样,UKMTO通道内也是味如嚼蜡,除了偶尔遇见对开的编队外,一路上既没有碰到一艘小船,也没有看见游弋的军舰,原计划今日全副武装的安保人员依然身着便装在驾驶室两侧巡逻着,看不出一丝的紧张。
下午,船长看周围海况不错,便与安保队长经商量,由全船人员与安保队员们一起合个影。大家想让队员们穿上防弹背心再挎上M-1步枪,整得威风点,可安保队员嫌天气太热,于是大家也就没有再为难他们。
一群人站在船名牌下,分成几拨与队员们合影留念,不知是谁在拍照时像喊“茄子”一样夸张地喊了声“海盗”,于是大伙儿跟着一起喊起“海盗”,就连“九纹龙”Daniel也不例外,惹得笑声一片。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由于我轮暂时没有靠泊计划,根据最新安排,安保队员们将提前结束此次护航任务。中午12∶00,船舶进入了狭窄的曼德海峡,也就是说,再过不久船舶将驶离B点海域北上进入红海。明天中午时分,船舶将抵达北纬17度,那儿有安保公司的一个“点”,届时安保队员们就将结束他们十天的航程,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也许是一路上太安逸了,这片诡谲的海域注定会为这次航程弹奏出一些变调的音符。13∶20左右,海面上突然出现几艘小船,在这个拉起尼龙是渔民、端起钢铁是海盗的亚丁湾,真的容不得一丝疏忽,四名安保队员全部进入戒备状态,集结在驾驶台左侧。三艘小船全速航行了一阵后,在距我轮1000米处远远地停了下来,其中一艘小船上挤挤地聚集着七人,另两条也有三到四个人,水手小陈用自己的相机清晰地记录下这一场景。
船长说,小艇后面的马达大大地超出了这小船应有的配置,而且一条小船上七个壮汉,非常的不正常。船长依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估计这伙人不应该是索马里的武装海盗,因为从这里想走出海峡也没那么容易,更大的可能性应该是捞一票就撤的海贼。
之前我们接到通知,船舶抵达苏丹后要在红海漂航至本月中旬,看来接下来的日子里防海盗的担子依然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