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集团门户    集团网群    公司邮箱    网站地图

 
 
热点栏目:
概况资讯党群船员商务
首页
>> 长航油运报 >> 第12期 >> 三版专题篇
浅谈如何做好引航员在船引航操作时的安全预控
发布日期:2012-06-13字号:[ ]

(液化气公司   傅志伟) 

近几年来,引航员在船引航操作时发生的海损事故增多。在此,针对如何做好引航员在船引航操作时安全预控,避免事故的发生,提出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认真做好每次进出港航行计划

船长在每次进出港口前,都要详细查阅航路指南、港口指南、海图提示、航行警告等有关资料,不论此港是第一次去还是常来常往,都作为第一次去一样重视。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向港口代理或有关方面询问。一定要把进出港航道水深、浅点、大角度转向的位置、浮标设置、富裕水深、港口VTS报告要求、引航员的联系方法、上下引航员的位置,包括一些特殊的习惯性特点等情况了解清楚,特别是季节的风、潮汐潮流对船舶操纵的影响,以及船舶转向前、转向时和转向后,流速、流向对船舶操纵的影响等,做到心中有底,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应急预案,避免因对风、流的影响掌握不好而出现紧迫局面。只有认真做好航行计划,进行航行前的精心准备,才能够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主动做到沟通

引航员的优势是对港口和航道的熟悉,了解风、流、潮汐的情况,而船长的优势是熟悉本船的操纵性能。船长要在引航员操纵船舶前,事先与引航员进行沟通,向引航员详细了解本次进出港、靠离泊的操作方案和港口、航道、风、流等情况;并及时把预先准备好的“船长/引水员信息交换表”和“引水卡”出示给引航员,让他尽快知悉本船的一些技术数据,同时向引航员详细介绍本船的操纵性能,包括目前船舶存在的某些缺陷。这样才能做到船长与引航员的优势互补,确保船舶进出港航行安全。

三、牢记自身责任和权力

船长在任何时候都是船舶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引航员是在船长的监督下进行引航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更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因此,认真做好引航员指挥操船过程中的监督工作,是每一个船长要认真对待的事情。船长要对船舶进出港航行操纵每个阶段、环节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综合港口航道情况,风、流对船舶的影响,及本船操纵性能,明白引航员每一舵令和车令的意图,牢牢把住安全的主动权。

船长必须对船位、船速等关键要素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对关键的船位应进行认真核对,关键的转向点还应核对引航员的发出舵令。发现引航员舵令有误或引航员的操作意图与自己的计划出入相对较大时要及时沟通,必要时要及时纠正,不能等到出现紧迫局面或船舶操纵已经非常困难时再采取措施,以免错失良机。尤其在船舶转向前,发现船位偏离航道或受风、流影响较大时,一定要及早提醒或及时纠正,避免因引航员的疏忽而发生事故。

谨慎对待在狭水道追越他船。在狭窄水道或河道航行时,要尽量避免追越他船。如根据当时情况,确实需要追越他船时,一定要提醒引航员防止岸吸、岸推、船吸和对小船的浪损,留有足够的安全余地。追越前需征得VTS及前船的同意,必须在确保安全通过的前提下实施追越行动,并在追越过程中始终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四、重视驾驶台资源管理

有引航员操纵船舶时,船长在驾驶台需发挥驾驶台的团队精神,充分利用驾驶台的人力资源。船长要对值班驾驶员操车进行监控,要求值班驾驶员随时掌握船位、对操舵水手进行监舵。值班驾驶员要使用驾驶台的各种设备监视、监听附近船舶的动态,对周围所有船舶都要用ARPA雷达进行捕捉,对有影响的船舶要利用AIS实施跟踪,并用VHF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通过VTS协助,尽早明了双方的动作,避免形成紧迫局面,从而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五、摆正关系,营造以利安全和谐的氛围

船长应努力消除纠正引航员的操作会影响相互之间关系等顾虑和杂念,始终将安全职责放在第一位。船长与引航员协调好关系,有利于保证船舶安全,但决不能是无原则的,更不能以船舶安全为代价。当引航员出现不满或找麻烦时,如随意操作或随意撤换操舵水手,船长应有理有节地说服引航员,争取其转变态度,正确操作以保证船舶安全;如果引航员态度还是不改变,甚至有意刁难,船长也不应一味迁就,为确保安全应立即停止其引航工作,接过指挥权,同时向港口当局报告引航员工作情况,要求当局撤换引航员。此外,对于存在引航员向船舶索要礼品的现象,船长不要过多地把精力放在讨价还价上,只要引航员能认真引航,确保船舶安全,在索要礼品数量合理的情况下,可尽量满足其要求,以营造宽松和谐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法律声明|使用帮助|联系我们|RSS订阅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2-2012 www.njtc.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传真:(8625)58801195
网站管理: 电话(8625)58586154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传真:(8625)58801195
苏ICP备09095936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