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司远洋船舶医务室药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IMO急救箱,船舶急救药箱及日常药品。功能也相当明确,IMO急救箱,主要用于应付外部检查,急救药箱用于急救,平时看病则用常用药品。这样虽然目的明确,但浪费较大。
据我来看,这三部分完全可以整合,例如,IMO急救箱中的801(阿莫本林)、802(诺复沙星眼药水)、803(抗生素眼膏)、804(阿托品针剂)、807(葡萄糖酸钙片)808(灭菌水)、810(安定)、811(红霉素)812(医用酒精)、814(速尿)、816(灭滴灵)、818(纳络酮)、820(扑热息痛)、821(维生素K1)、822(低分子右旋糖酐)、823(舒喘灵气雾剂)、824(盐水)等均已涵盖于日常药品中,故在常用药品中可将其量对应减除。同样,急救药箱中的麝香保心丸、速尿、盐酸肾上腺素、阿托品、安定、氢化可的松、云南白药、医用酒精、碘酒、红汞等均已涵盖于日常药品中,也可将其量对应减除。因为船舶医务室主要用于应急处理,只要药量满足需要就行,至于把它们放在什么位置,为了什么目的,那完全是人为规定的。因其有效期的限制,库存的越多浪费就越大。
另外,根据自己多年使用的实践来看,有些常用药,船上可以少配或不配。例如用于降糖的二甲双胍、降血压的珍菊降压片、治疗心脏病的心血康片、治疗胃病的胃苏冲剂、养胃冲剂、雷尼替丁胶囊等,用的非常少,因为有慢性病的人一般会自备药,船舶应急药品也满足不了他们的长期需要。而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如破伤风TAT船舶目前也难以保存使用。大多数船舶医务室里未配冰箱。且药品在上船的途中无法保证其低温环境。
至于医疗器械,按医疗指南的要求公司下发的配额则完全不够,特别是三角巾偏少,用于包扎的绷带、橡皮膏药及判断工具笔形手电筒等根本就未列其中,希望根据船舶实际进行调整、补充。(陈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