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集团门户    集团网群    公司邮箱    网站地图

 
 
热点栏目:
概况资讯党群船员商务
首页
>> 长航油运报 >> 第19期 >> 三版专题篇
细读《医疗急救指南》后的启示
发布日期:2012-09-29字号:[ ]

(陈满林) 

这段时间读英文版的《国际海上危险品规则》(INTERNATIONAL MARITIME DANGEROUS GOODS CODE),在读到《医疗急救指南》(MEDICAL FIRST AID GUIDE)时,突然想到要边看边翻译。因为以前学习过《国际船舶医疗指南》,我想其内容大同小异,翻译一下可能可以减少审美疲劳,也给认真阅读这节找个理由。然而,读过、译毕却也有些不同的感受。

虽然《国际船舶医疗指南》里面也讲急救,但《医疗急救指南》里讲的更细。比如说,在一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船舶医疗指南里只讲到做15次心脏挤压后做二次人工呼吸,而《医疗急救指南》就告诉你15次心脏挤压的速率是每分钟80100次,二次人工呼吸之间,不必等患者将废气完全呼出等细节。

读完《医疗急救指南》,关于船舶IMO急救药箱的疑惑终于解开了。我以前总在想那个橙色急救药箱里面的药和器械是按什么标准配备的呢?为什么要配那些药品和器械?那些药品与器械的作用是什么?因为那里既没有用于固定的夹板,也没有用于测量血压的血压计,甚至连消毒用的酒精、碘伏也没有配。原来它就是按《医疗急救指南》的规定配备,是用来“救命”而不是用来“扶伤”的。里面的两套氧气复苏仪就是用来进行人工呼吸的,两套哥德尔导管是配合人工呼吸打开气道的。十个一次性面罩是供氧时用的。十套静脉注射管是静脉点滴时用的。导尿管是用来保证尿路畅通的,直肠管则是用来补液的而不是洗肠用的。注射器和针头就是用来注射吗啡或者维生素K1等药品的。阿莫西林用于消炎;眼药水、眼膏是用于缓解眼睛因化学制品进入引起的疼痛的;阿托品是用来解有机磷中毒的;盐水是用来补水的;活性炭是用来解毒的;安定是起镇定作用的;维生素K1用于止血(内脏出血);扑热息痛是用来止疼的;吗啡是用来镇痛的。99.5%的酒精是用来解甲醇中毒的。(以前我真不知道它的作用,曾想将它配成75%的酒精作消毒用呢。)灭吐灵(胃复安)是用来抵消打吗啡引起呕吐的负作用的。(打10毫克吗吗啡,同时要打1灭吐灵。)纳络酮的是用来解吗啡过量的。(吗啡过量会导致呼吸变缓或不规则呼吸。)葡萄糖酸钙是用来减轻皮肤化学灼伤的。速尿是用来增加尿排出的。总之,什么药在什么情况下用,说的都非常清楚,我感觉就如拨云见日一般。特别是99.5%的酒精和直肠管的作用是我闻所未闻的,令我大开眼界。

读书有获知的欣喜,也有对无知的恐惧。以前只知道氧气助燃有引发火灾的危险,而不知长时间(也就几个小时)的不适当的给氧就可能造成患者慢性呼吸紊乱。我一直认为给氧是一件简单的事。《国际船舶医疗指南》里说在吸入有毒气体后要用最大速率给氧,以便尽快置换出体内的有毒气体。我想当然地认为给氧时间越长越好,因为时间越长置换的越彻底。幸好在此之前没有碰到类似的情况,否则,患者在我的错误抢救下肯定要得慢性呼吸紊乱症。《医疗急救指南》明确告诉我们——给氧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无知太可怕,盲动即害人。

翻译与读书有很大的差别。读书只需要意思搞懂就行了,而翻译则要将意思用文字呈现出来,而呈现的文字还得符合中文的语法。例如,The basic parts of the kit need to be stored assembled corre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 and ready for use.按照字面翻译就是“工具的基本部分需要储存根据厂商的使用说明书正确组装并且准备使用”,整理后的意思是“工具的基本部分应该根据厂商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组装储存待用”。有些专业词汇我的金山词霸里没有,但句子的大概意思已经意会到了,读书也就过去了,但翻译不行。如No reactions to rousing stimuli,其中stimuli在词霸里就没有找到,但大概意思就是“对活跃的什么没有反应”,但不能就这样翻译啊。直到我看到“stimulant”(刺激物)一词时,结合句子才将那句话翻译为“对强烈的刺激没有反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专业约定词,如“stroke”在词霸里就没有“中暑”一说,但它其实就是“中暑”的意思。词霸里“中暑”是“sunstroke”或“heat stroke ”。翻译需要整理、需要联想、需要等待,一旦发现词的本意,那是豁然开朗的感觉。

找出句子背后的含义有一种别样的成就感。“A Guedel airway should be inserted. If insertion of an airway cannot be achieved, the chin should be pulled forward throughout the administration of oxygen.”这段话,第一句及第二句的前半句很好理解,说的是“应该插入一个哥德尔导管。如果不能完成导管的插入,”。但后半句就很不好理解了,强行翻译就是“下巴向前推全部氧气管理器”。后来,结合看插图,发现第二句话的意思应该意译为“如果不能完成导管的插入,就应该将下巴往上推,用氧气复苏仪的面罩将下巴一起罩住。”因为图上面隐含着这样的意思:用氧气复苏仪时一只手挤压球,一只手扶面罩,只能靠扶面罩的手来保持头部后仰,所以得将下巴包在面罩里手指才能抠住下巴,从而保证气道畅通。否则,面罩受力将头部变为平躺,气流受阻。这样,我就完全知道在受害者有插管反应即恶心呕吐不能插管时如何使用氧气复苏仪了。这句话折磨我多时,反复推敲均无法理解,最后是示意图让我脱困的。挖地三尺终见宝,痛快!

读书如吃饭,一目十行如囫囵吞枣,快则快矣,然口不识其味,肠不及收藏。读过之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细读精品如细嚼慢咽,自然口生津而得其甘,肠从容而纳之。读罢抚卷,则明其理,而感其情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法律声明|使用帮助|联系我们|RSS订阅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2-2012 www.njtc.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传真:(8625)58801195
网站管理: 电话(8625)58586154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传真:(8625)58801195
苏ICP备09095936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