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亮)

我并不是一个睿智的人,这一点毋用署疑。我的妻子是一个心慈面软、讲究口德的人,从不轻易去揭某一个的短。况且,我是她的丈夫,理所当然地维护我的脸面,男人是要自尊的嘛。尽管如此,在忍不住时,仍然会以兰花指轻轻点击我的脑门:笨。
一个不聪明的人,往往会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自信不疑。这是许许多多的聪明人所做下的定论。在我身上发生过的一件事,就是个印证。
记得是八十年代中期,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记不清了。曾经在刚上船那会儿,写过日记,可惜的是,未能持之以恒。否则,若干年后再去重温一下走过的路以及在这条路上所经历的人和事,应当是个享受。如果再以此为据,在我下面的叙述里注有明确的日期,朋友们就不会说我的故事是来自于杜撰。
说起来,《蓝色流水帐》就是一篇篇日记。当然,是经过加工的。真正的日记是有隐私的,是给自己看的。《蓝色流水帐》所记录的就是一些琐琐碎碎的事。即使读在当下,依旧是意兴盎然,妙趣横生。令人牵肠挂肚的是,在最近一期《长航油运报》上戛然而止了。以我对作者的了解,不是一个虎头蛇尾的人。与刘秀师政委一样一样的是,郜东恩政委也是转岗于内河拖轮政委任上,在此之前,又都出身于报务,还同样架着一副秀气的眼镜。一看就是大知识分子,有着严谨的个性,绝对是聪明人。殊途同归的是,我们同年同月同日来到了海上板块。稍有不同的是,他们是转岗,而我不光是转岗还转行。因此,两人都是我的师傅,是值得敬重的人。尽管都比我年轻了许多,进公司的资历也比我浅,但他们都是年轻的老政委,先入山门为师我还是知晓的。
貌似扯远了。我这张嘴像是挂了铃铛,晌(想)到哪说到哪,有点不着边际。不过,散文散着写是我的理解,文章只要有些内涵还要有些可读性,就不算太过。好了,言归正传: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们长航南京分局(公司前身的前身)第三期海训班学员,分乘两艘救生训练艇由南京水上运动学校码头一路高歌猛浆,直抵玄武湖动物园。停船靠岸后,我和另一个同学扯着闲话信步漫游。在猴山附近,一个妇人牵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向着我们走来。这妇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些,三十五、六的样子。说着一口外地话:“大哥,回家的车票我还差五毛钱,能帮个忙吗?”她伸出了手掌,神情卑恭,一脸羞赧。我向她笑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说:“对不起,我身上没零钱。”“哦,那没关系。”于是,我们继续前行,她牵着小女孩走向我们身后的一对恋人。
我暗自窃喜,自认为反应还是挺快的,戏也演得不错。身上的零钱足够我买盒烟抽,但我就是不想给她。什么帮个忙呀,明明就是要嘛,你还能还我?谁知道你会不会用这个钱又去进另一个园呢(其时进玄武湖公园要买门票,大门五角,动物园等园中园门票也是五角)?在街上,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流浪的人,他们会向你诉说钱包被偷了或是寻亲不着,总之是如何如何惨,然后会向你要五毛、一块买碗光面,说几天不吃饭实在是饿得不行了。不是我没有钱,也不是舍不得,我对自己说,我不喜欢被欺骗当傻子。所以我不愿意掏出那些钱,哪怕是一分钱。我一直很自信我的这套想法,并且常常向我的孩子灌输,也从未良心谴责过。
去年年底上船前,我给一个朋友打电话,朋友说正在去医院途中,起初我还以为是他生病或是家里有人生病再或是去医院探视生病的人。一问都不是,说是开车与一个老头发生了碰擦。联想到现在故意被车撞到然后讹人骗钱的案例很多,所以就经常出现撞人之后车直接开走不救人的情形,我第一个反应是遇上碰瓷的了,并将我的担忧提醒了朋友。朋友说:“无论如何先带老人去一下医院。”我就问他:“你就不怕被老头讹上吗?”朋友又说:“骗人是他的错,但如果不去医院检查,那就是我的错,再如果是内伤,延误了治疗,就是一条人命,我不能因为别人犯错而使自己也犯错。”听到朋友的话,瞬间我充满了罪恶感,为我的小肚鸡肠内疚不已。
想想我是多么的愚蠢。数十年来津津乐道的是没有被人家骗去五毛钱,却不知道是自己欺骗自己。五毛钱很多吗?即使在八十年代损失五毛钱也不会影晌我的生活质量。而如今,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说弄不见了也不会心疼,不要说不会心疼,恐怕就连别人掉在地上的五角钱了也不会去捡。但是,一毛钱憋死英雄汉,说不上五毛钱真还可以帮人解了燃眉之急。勿以恶小而为之,忽之善小而不为。有能力却不施助于人,这是善而不为;凭主观意识揣度他人、误解他人,欺骗自己,这是恶而为之。不是吗?就算是拿五毛钱出来请小姑娘吃块烧饼、喝瓶汽水又有多大事呢?“我不能因为别人犯错而使自己也犯错。”这真是醒世恒言啊。五毛钱的小忙都不肯帮,还一直沾沾自喜,真是罪过耶!
向那些曾经期盼我的帮助而我有能力帮助但终究没有帮助的人道歉,向以一己微薄之力帮助他人的人学习,向倾其所有裸捐社会造福民众的人致敬。
是的,这个社会充满了功利。我们不能阻止别人犯错,但可以使自己少犯错、不犯错,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也是我们应当做到的。要让我们的内心一尘不染,不能愧对自己,心生内疚。只有如此,自己才能真正快乐起来。
少年时我们学什么
一位小学老师看了一本书,觉得其中的一段故事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于是,就在黑板上写出了题目:
“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还抱着孩子,胳膊上又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了女人,接过孩子抱在自己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孩子。班长说:“这个男人是人贩子,想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拨脚而逃。”
接下来发言的是有些早熟的调皮鬼:“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个女人长得漂亮,男人借机套近乎。”结果引来哄堂大笑。
学习委员说:“这是这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不是义务的,是要收费的。”
又一个同学站起来,略显得意地说:“你们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的包。我想,那个男人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伺机抢劫。”
我的朋友是我的同代人,我们正在一起喝酒聊天,他叙说这个桥段的用意在于佐证南京市民议论一件发生过的事—
“南京18路公交车三叉河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从后门的台阶跌落下来,半天爬不起来,之前之后走过的人都不扶他一把,老人大喊:是我自己跌倒的,你们不用担心,跟你们没关系。”这件事情经《现代快报》报道后,引发广泛议论,议论的结果与现场实况如出一辙:不能扶,否则说不清楚。
上船后,我向一位新进工作的大学生征询答案。我想,来自于偏僻山区的他可能要纯净一些,而他的回答确实与小学生们不同:
“女人的男人进城打工了,而这个男人是女人这个村的村干部,原本他们就有一腿。”
同样的问题问我的妻子,正确答案脱口而出:“雷锋叔叔做好事,送大娘回家。”妻子是我的同龄人、同届生、少年时接受的是相同的教育。之所以说答案正确,是因为老师手中的书叫《雷锋的故事》,老师题目中的这个男人是故事里的雷锋。我也不是说在朗朗读书的小学生回答错误,他们在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就是“小心谨慎,现在骗子多,不要上当受骗”。当然,错也不在老师、家长,许许多多的变故迫使他们越来越“精明”起来。刚刚步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学生的回答也无可厚非,或许他们那个山村就有这样的事。况且,这类事总是传得快、散得广、记得久。
年少时我们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虽说清贫,却心情放松依然欢乐。不知在这个浮华喧嚣的现实生活中,究竞还有几个人保持着那份纯真,选择这条云淡风轻、充满阳光的欢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