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恒星)
承运全球超过90%货物,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带来卓越贡献的航运业,此时多苦苦支撑等待航运复苏。畸形的市场出现燃油价格暴涨,运费却直线下降的不正常情况,忽然想到历史书中提及出现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欧美的场景,经济危机爆发,煤矿工人因煤产量过多失业,冬天无钱买煤取暖,何其的相似!少赔就是赚拼的是财力,更多是在拼银行和政府,运费不及成本甚至零运费的血拼折射出市场的残酷,更多的是航运业的无奈。
现状
随SOLAS及MARPOL等公约修正案及新的公约、法规相继生效, 外部要求日益严苛。海盗活动依旧猖獗,航运市场依旧低迷,码头及货主日益挑剔,外部检查日益增多… 所有这些,船东及船员必须面对。对于液货运输市场而言,SHELL、BP、EXXONMOBILE等全球著名的石油公司站在金字塔最上方,手里握着绝大多数的货源,控制全球多数码头,通过其检查是与其发生关系的最低门槛,否则,意味着无法承运其货物,甚至无法靠泊其所控制的码头。于是乎,SIRE检查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其代表对船舶管理的认可。
SIRE盘点
2013年1-9月份,船舶管理部46条船(大庆437及兴、旺、安、宁等5条船无石油公司检查要求)累计接受10家油公司91艘次检查,平均1.98次/艘;累计缺陷467+160条,后者为VIQ第13章冰区缺陷,平均5.13条/艘次;其中
BHPB检查42艘次(46%),缺陷158条,平均3.8条/艘次;SHELL检查14艘次(15.4%),缺陷68条,平均4.9条/艘次; CNOOC检查11艘次(12.1%),缺陷111条,平均10.1条/艘次;BP检查5艘次,缺陷47条,平均9.4条/艘次;IDEMITSU检查5艘次,缺陷10条,每次均2条缺陷;KOCH检查3艘次,缺陷9条;PETRONAS检查3艘次,缺陷23条;PETRON检查2艘次,缺陷10条;REPSOL及TESORO各1艘次,缺陷分别17条/4条;
针对上述91艘次SIRE检查,笔者对查出的缺陷做了统计分析,根据缺陷占比位列前三的分别是,CH11 机舱和舵机房,21.5%;CH5安全管理,17.8%;CH8货油与压载,16.9%。需要指出的是CH11的98条缺陷中,低硫油改造缺陷36条,无人机舱(UMS)有人值班缺陷14条,除去上述两项固有缺陷,机舱缺陷实际占比10.5%。
下面罗列今年SIRE检查经常出现的几类典型缺陷,故称“SIRE缺陷6宗最”,供大家参考,希望藉此引起大家重视,并尽量减少因管理问题导致的缺陷,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最伤不起缺陷
有些缺陷,需要投入很大资金或精力才能封闭,所以伤不起,如很多船舶在SIRE检查时被开具“无证据证明船上设备可以安全使用低硫油”;有时即使投入了资金也未必能起到作用,如长航钻石轮,该轮已完成低硫油改造,但试验结果证明其依然无法安全使用低硫油;
最无奈的缺陷
不少船舶会经常被开出VIQ代码11.3“船舶有UMS附加符号,但一直执行有人值班机舱”。船员何尝不愿实施UMS,但设备不配合或设备质量不给力致使大家不敢贸然尝试;另外,CH13冰区相关缺陷也让大家比较无奈,由于对冰区的理解不同,使持有ICE CLASS B冰级符号的我司船舶经常被开出CH13冰区缺陷;再有,超过6个月无船舶主管访船记录,船员说,我们能控制吗?还有,船舶的相关证书信息与本船不符,无语中。
最不应该的缺陷
本节提及的缺陷的出现完全是管理问题,所以是最不应该的缺陷,如,检查船上应急照明时发现,该轮有十几只照明灯不亮!如此重要的检查被忽视,不知能有什么事情能触动责任人的小心脏;又如,检查官机舱检查时,发现值班人员或陪同人员未戴安全帽及隔音耳罩;甲板检查时发现值班人员携带手机在甲板巡查甚至在甲板使用手机;再如,梯口无人值班或甲板值班人员未戴安全帽;指定人员联系方式或MUSTER LIST未及时更新等;
最顽固的缺陷
OFFICE MATRIX未及时更新。多次出现,反复提醒,至今仍未绝迹;罗经支撑液未按规定更换;驾驶台张贴的船舶性能参数表不满足IMO Res.A.601(15)规定;引水信息交换卡填写不完整;驾驶台、货控室及机舱惰气氧含量表数值不一致等;
最危险的缺陷
最危险缺陷指,该缺陷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隐患,或影响检查通过与否的高风险缺陷,如,部分船舶船员房间私自使用电水壶等大功率电器;多只火警探头失效;海图未及时更新或潮汐计算错误;化学品间的酸、碱性化学品未分开放置;货物作业期间货控室报警按钮被人为取消;应急发电机或救生艇无法启动;泵舱防爆灯罩失效等;
最温暖的缺陷
因为部分缺陷直指船员保护方面漏洞,故被冠以最温暖缺陷,如运转设备外部无隔离或防护罩壳;易触及的设备高温部件无绝热保护;部分安全通道无扶手、栏杆;船上的伙食配备不满足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