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阳)
近年来,公司通过以体系运行为主线,加强安全诚信文化建设,着力于员工队伍培养和教育(采取组织休假人员培训,召开研讨会,定期分析船员状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对干部船员尤其是船长上岗前的谈话、考核培养),不断创新船舶安全管理(船舶航次动态跟踪管控,船舶上报缺陷跟踪督查纠正),大密度对船舶进行安全工作提醒,重心船舶现场(领导上船与船员交流沟通和对船员教育引导、指导人员上船检查),着力推进船舶执行体系文件(通过体系日常监控、内审,指导人员上船检查等手段),船舶的安全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船舶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外部检查时时有高风险缺陷发生,为此就如何进一步做好船舶安全管理工作,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要有实施好科学管理方法的机制
公司建立了一个合规、适宜、正确、比较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规定了员工安全管理行为、达标的底线、提供员工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弥补一些员工经验上存在的不足。体系文件也比较细化、量化、标准化,大到安全管理程序,实际操作预案,小到工作场所警示牌设立等等。但是,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不少船员存在对体系文件不熟悉的现象,这就谈不上按文件要求去开展好各项安全管理,船舶安全管理工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要有科学的执行方法做支撑,执行要有科学的内部机制做保证。
二、、要提高团队管理能力
如前所述,我们已经找到了安全管理方面的好方法,接下来就是要实施这个方法。而实施好这个方法要靠人,靠一个人不行,要靠一支团队。因为管理处在组织各个层次之中,各个层次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综合管理能力、专业水准的强弱和好坏(包括组织指挥能力,协调能力,业务管理能力,专业管理水平)对安全生产管理结果影响很大。同样一个船舶,仅靠船长作用是不够的,一个人能力再强,总也有顾及不到的方面和出现精神疲倦的状态,因此工作中必须要有其他人员的支持和协作、需要团队人员的协助,需培育团队管理的精神。我认为要提高船舶管理水平,必须改变团队管理本领问题。这个团队是指整个管理公司团队,船岸整体能力都要提升。如果岸基地管理人员在实施对船舶管理过程中,也常常对船上情况不熟悉,对船上人员素质、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不了解,对设备、航行区域、港口、航道、规章、港章、地方法规不熟悉。试想一个对战场情况不熟悉的人,何从谈起打胜仗。因此要有一支综合素质、专业技术高的管理团队。每个成员都要自觉成为懂得管理的内行。有人说,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因此,要强化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团队管理能力。
三、要解决好管理效果问题(执行力)
如前所述,方法有了,团队管理能力也提高了,还需要解决好管理过程中的效果问题。话说回来,我们团队很强,又为什么出现一些低级问题,究其原因,固然有员工个人素质和能力问题,但主要是“有章难循”“有章不循”和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表面上是管理问题,实际上是执行问题。外部检查存在诸多缺陷,并非技术上或能力上达不到,而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未做到位。因此,要提高船舶安全管理水平,必须要解决好管理效果,可以通过强力推行和强化实施良好做法促进管理效果提高:
(一)开好会:
要求船舶必须开好航次会、班前会、班作业会等会议。作为一个强制性措施执行。通过会议,一是对当值人员当值前进一步提醒;二是使当值人员明白自已所肩负的职责;三是让当值人员事先熟悉各种安全措施操作要求。
(二)强化计划管理:(包括计划的制定质量和执行)
计划包括航行计划、装卸计划、洗舱计划、设备维护保养计划、靠离泊操作计划等等,计划中要全面考虑到所有因素,有利和不利的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对不利的因素要有充分的防范措施,保证船舶码头、人、环境的安全,要有应急预案,要全面并符合公约法规和规章要求。
(三)强化船长监控和管理:
在保证正常休息的情况下,船长尽可能时常上驾驶台了解和指导驾引人员的操作能力,要经常到现场检查货物操作情况,这方面我认为需要有合适的规定做支撑,确保船长在船舶营运中切实履行好船长应有的安全责任。
四、进一步厘清船岸安全管理职责
据本人了解,在船舶安全管理实际工作中,目前存在不少工作该船上做的,岸上代船舶做了,该岸上做的,有时也未做好。要进一步明确船舶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强化船长及船员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职、权。因为船舶生产营运是个动态过程,船员及其操作环境、设备和设施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和和问题,需要有人及时对这种变化的发生和问题进行管理和处理。这方面,岸基地人员是无法做到的,唯有船舶船长。船长既是船舶管理者,又是执行者,同时在外面又是公司代表。肩负着船舶航行安全、设备管理、货物操作和行政管理的全部责任,保证船舶营运过程中船舶和人员安全、健康、环保、优质、安全、高效圆满完成船舶运输生产任务,包括增产节支,为公司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管理好一艘船舶,这些作用其他人无法代替。因此要充分发挥船长的管理作用,赋予船长一定的奖惩权和人事管理权,与船长签订责任书。
五、船舶维护工作不能讨价还价
(一)、审核船舶维护计划:指导人员每月逐项审核船舶的维护计划,帮助修改完善船舶的维护计划,检查考核船舶的维护计划,对当月未能完成的维护计划促成船舶分析原因,落实解决措施。
(二)、完善船舶维护工作记录制度,要求船舶要制定维护工作记录制度,确保每项维护工作有记录,指导人员要经常检查船员对维护工作的记录情况,一旦发现维护与记录不一致或有记录没维护等及时促成整改并提出严格的考核意见。
(三)重点监控船舶的维护状况,指导人员对船舶维护状况要重点监控,利用船舶管理系统落实船舶维护工作,加大监控的力度,切实提高船舶维护的水平。
(四)、定期评估船舶维护状况,每季度对船舶维护状况进行评估,总结船舶维护中好的做法,分析船舶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船舶维护中的重点难题,保持船舶维护工作的持续性,稳定性。
(五)、分工要明确。指导人员要协助船舶对船上的每个设备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对机务、海务在船舶维护方面监督职能界线也要明确。要培育船员动手能力,鼓励船员积极主动解决船舶设备缺陷。
六、船舶安全管理应能明显体现船舶管理公司的管理痕迹
可按船舶类型、吨位大小分成多个管理单元,如VLCC、MR、液化气、化学品船,同类型船舶管理内容要做到一致性。比如船舶记录名称,案卷名称、记录内容、记录的记录人和保管人,各种文件和证书的使用人和保管人,维护工作内容,同类设备维护时间和标准,船上会议形式和召开时间等、船舶各种文字、图案标识及操作规程:如为提醒船岸人员在船上工作时注意安全所张贴的文字和图案标识、操作规程、IMO标识、安全警示标识、设备的名称和编号标识、管路流向标识,应准确、齐全、清晰、醒目、规范统一,中英文对照完整。
七、建立和完善船舶评价和考核机制
(一)、建立船舶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和公布各船舶管理状况,在船上工作的人会在意的,因为人人要面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尊心,在这样的氛围下,促进各船舶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提前要有机制做保证。
(二)、完善考核制度,代替培训和检查的部分工作,来促进和提高船员素质。因为人的因素决定管理工作的好坏,有人说通过培训来提高人的素质不错,但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很难统一;上岗检查工作由于检查时间和质量原因难以起到效果。唯有定期进行考核,才能对船舶管理和各岗位的技能提高有疗效。考核重点内容主要是各岗位应知应会。方法:一是问卷式,二是现场考核,包括实操考核。为使通过考核起到对船舶的促进作用,这里有四个条件,一是考核标准要科学合适,考核工作要持之以恒;二是必须真刀真枪;三是要有机制对考核结果进行管理;四是担任考核的人员和考核内容须具有权威性。
八、切实提高岸基人员上船检查工作质量,确保岸基支持有效
(一) 规范上船检查行为,应配带《上船检查证》。
(二) 上船检查前应制定上船检查工作计划,编制检查内容表,并严格按计划和检查内容检查,克服那种走过场式的蜻蜓点水般的形式主义。
(三) 上船检查应融检查、指导、培训、学习和服务于一体。
(四) 通过一定时间的检查,船上的问题在任何部门检查时应逐渐减少,重复发生的问题不再出现;对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确保经上船检查后在合理的时间内不在国外滞留,国内沿海船舶不被海事部门列为低标准船。
(五) 重视对船舶上报和内外部检查发现的所有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凡船舶自查上报、监控检查和外部检查发现的所有缺陷,公司都应认真对待,分析原因,尽最大能力解决,若一时不能解决,都必须书面详细说明并对船舶进行回复,对船舶自行解决的缺陷也不能就事论事,同样要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