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企业必须要有底线思维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体会
企业必须要有底线思维能力
(长航油运 李冬月)
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就是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维准备。提高底线思维能力,运用底线思维思考解决问题,是每位领导及员工认真学习体会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以应用的科学方法,对现实生活和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企业必须把安全红线作为发展底线。安全生产需要有“底线思维”。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其中就蕴含着底线思维。底线思维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无数安全生产事故中暴露出安全管理的缺失、安全生产的漏洞、安全意识的麻痹,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安全管理者缺乏“底线思维”。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粉尘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原因查明,因为该企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没有解决,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发生爆炸,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事实证明,每一起安全事故的背后都有必然因素,从初步掌握的情况来看,既有先天不足的问题,也有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为何安全生产难以落实,违规企业难以关停?说到底还是因为一些地方、一些企业没有真正树立红线意识,把安全红线作为发展底线,没有摆正发展与人的位置。有的企业只追求自己的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并不上心,对员工生命安全漠不关心;一些地方只看重产值增加,生产安全、环保治污之类的事都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总是事后“深刻反思”、举一不能反三,让事前防范、监督、整改一再落空。安全红线是企业必须始终恪守的发展底线。没有安全,何谈有质量的发展,更何谈转变发展方式。安全事故每发生一次,都是红线被逾越的鲜红例证;每一个生命的伤亡,都是对红线被忽视的指责。
企业必须把健康发展作为生存底线。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这种思维方法就能做到准确评估决策处事的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而守住最后防线。“底线思维”也是风险管理,“底线思维”体现了风险意识的思想。全面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分析和控制企业内外的所有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在2008年航运业最“风光”之时,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曾一度达到11793点,油轮指数TD3达到上百点,一些航运企业争先恐后把“做大做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等作为发展目标,大量投资造船。随着航运危机的爆发,航运业持续低迷,航运企业经营“惨淡声一片”,与此同时,燃油及相关成本又居高不下,导致航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亏损甚至破产。运力过剩是航运低迷的根本原因。由于前几年航运市场的“泡沫繁荣”带来了“天量”的新造船,而大量的老龄船又没有及时退出市场,使得全球运力激增,超出正常需求30%左右,造成运力“灾难性过剩”。这种增长模式靠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做大企业的体量,企业拥有的仅仅是规模和产能的巨大,一味追求规模和产能的扩张,不仅会让企业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而且企业的经营利润下降更是必然,一旦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生存危机。所以,经营一个企业的底线首先就是:让企业先活下来!企业在确立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时,应确保企业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把战略和经营侧重点从对规模的追求转向对投资资本收益率的提升,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价值创造能力。
企业必须把合规作为经营底线。“合规”通常包含以下两层含义:一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二是遵守企业内部规章,包括企业价值观、商业行为准则、职业操守准则等。包括关于社会、环境、反腐败、反垄断、反欺诈等各个方面。在前期召开的中央企业法治工作研讨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坦承,过去几年,有的中央企业在资本运作中,违规操作、过度投机,栽了跟头。要求中央企业要以打造“法治央企”为目标,着力增强企业领导的四种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理性思维、契约思维和规则思维。其中,底线思维指,企业经营的底线就是法律,要将企业行为始终规范在法律框架内,确保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不踩线、不越界。规则思维指,注重通过制定规则和程序,明确企业行为标准,规范企业经营决策,确保全体员工形成按章操作、按规办事的行为习惯。近年来,在企业越来越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企业的合规问题却频频被曝光。从2005年美国司法部处理朗讯贿赂案,到2008年底庭外和解的西门子案,再到2009年7月力拓侵犯中国企业商业机密案;到中国国资委对CCI公司涉嫌向中国9家央企行贿的调查,近期发改委对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等。这些被调查和处理的企业不乏国际知名企业。违规的代价是无法估量的,违规的损失是惨痛的。合规成本最小,违规代价最大,企业应注重从制度上、管理上、机制上、执行力上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完善合规内控制度,大力倡导合规文化,提出“合规从高层做起”,“全员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合规是企业全面责任和全球责任中首要的责任,合规只是企业责任的底线。
企业必须把底线思维作为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底线思维不是一种消极、被动、只是防范的思维方式,绝不是要求仅仅守住底线而无所作为。“底线思维”,就是做最坏的打算,谋最好的结局,它一方面要求主动运用此种思维,思考诸如什么是底线、底线在哪里、底线在系统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是什么、超越底线的最大危害是什么、有哪些原因会导致超越底线、如何有效远离或规避底线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战略主动权。另一方面,它要求从底线出发,步步为营,在确保最小战略利益的前提下,不断逼近顶线,不断收获更新更好更大的战略利益。即是说,它不仅要求“思”,更要求“行”;不仅要求防范风险,而且要求主动出击,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作为一种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要求在谋篇布局、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把底线放到总体战略的全局中去思考,必须了解战略全局的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包括哪些主要环节?各主要环节有哪些系统要素在发挥作用?各子系统、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运作方式和因果逻辑链条是什么?系统的外环境又有哪些因素、哪些因素以什么方式影响系统的运行?只有搞清楚上述所有问题,才能避免片面性,更好地发挥底线思维的科学预见作用,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未雨绸缪、处变不惊、系统运筹、谋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