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电脑的日子
(刘秀师)
由于公司对政委管理办法进行了改革,我今年是以支部书记的身份上船工作的。别人还是叫我政委,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委,对一些行政权力进行“简政放权”,也就不再管理财务、医疗等行政工作。船长客气地安排我还住在政委房间。政委房间床边有一个保险柜,以前伴着它睡觉心里就很踏实,可现在我不管财务了,看到它虽然感觉有点亲切,但同时还感觉有点别扭,似有瓜田李下之嫌,而且三副到房间取钱存钱都要在我不休息的时候,非常不方便。于是我和船长商量,直接搬到船东房间去住。
船东房间在四楼的尾部,非常清静,唯一的缺点是没有电脑,要想写点什么非得要等到三副起床后到原政委房间去蹭电脑用。他的作息时间与我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我不再年轻,早上睡不着五六点钟就起床,我也喜欢在这个点写东西,可我总不能在这个点到三副房间去啊?此时才真真感觉到没有电脑的日子是何等的难过!没了电脑就像出门忘带了手机,心里空拉拉的,刚开始几天心情还有点烦躁。可每个月的稿件任务还是要完成的,得想点办法,我本能地想到回归原始,动笔写稿子。我找来“统管”钥匙到办公用品库里去找稿纸和笔,谢天谢地,我在一大堆的办公用品里找到了厚厚一沓信纸和一支钢笔,更高兴的是找到了几十瓶墨水。看样子这信纸、钢笔和墨水有些年头了,因为现在的人都不再使用钢笔,更不会去买墨水,似乎这是上帝眷顾我特地给我留的。
钢笔抓在手里有点兴奋,因为我在校的时候练过一段时间的钢笔字,莫名的冲动想写几个字看看当年的功底是否还在?本能地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名字,龙飞凤舞,虽谈不上有大家风范,但也洒脱飘逸,自我感觉良好。这种感觉自从用上水笔以后再没出现过,是一种熟悉的、久违的自美。
鄙人文化不高,更谈不上文采,但喜欢舞文弄墨写点小文章。先前写稿子都是用钢笔和稿纸,先在腹中将文章构思成形,然后顺着思路下笔,一气呵成。此间字体不限,随心所欲,只要自己认识即可,遇到生字暂用拼音代替,绝不停顿。完成之后会有一种成功的快感,非常受用。有人说写文章的人都是冲着发表去的,我却更享受写作过程中的乐趣。闻着那纸张和油墨的香味,看着那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小方格,放纵自己的思绪一泻千里,那种尽情发挥的美妙只有亲历才能体会。
文章虽然是一气呵成,但也不是完美无缺,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在文章放置两天以后再进行慢慢修改,从措辞到符号,逐一修饰,力尽完美。在稿纸上涂涂改改,圈圈画画,原本就潦草的稿纸更加凌乱,但此时离完稿就越近了。在觉得文章无需修改之后,将草稿誊写在稿纸上,此时是一格一字,字体端正,规规矩矩,虽是费时费力,但也乐此不疲,因为此时有一种秋季收获成果的兴奋。这稿纸上的一个个方格原本是方便统计字数的,但在我看来那是在约束作者的行为和锻炼作者的耐心。
记不清何时用上了电脑,本是赶时髦追时代的,认真地背五笔字形,没钱买电脑就买来模拟键盘,一有时间就在纸键盘上敲来敲去,锻炼指法,提高速度。可这五笔非常难学难掌握,看似正确的字就是打不出来,只好停下来去查五笔字典,写作的思绪就会被打断,创造的灵感就会消失,美好的心情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曾一度抵制电脑,认为这东西就是折磨人的玩意,还不如手写来得痛快。好在IT工作者也有和我同样的感觉,抛弃了五笔,发明了拼音输入法,甚至是智能型的,即使你方言较重、口齿不清,电脑照样能给出你想要的答案。直到此时,我才真真感觉到电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比如说写文章,我将稿件打在电脑里,在修改的时候想改哪里就改哪里,想把句子拖到哪里就拖到哪里,不费纸不耗笔,怎么改卷面都不会凌乱。不知不觉中对电脑产生了依赖性,什么事都在电脑上完成,清晨五六点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看稿子再吃早饭;晚上在电脑上整理一天的工作再关机睡觉。
不知不觉中用电脑已经十多年了,似乎已经忘记用笔写文章的感觉,可如今现实情况摆在面前,必须正视现实,战胜困难。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动手写稿子,由于长时间的依赖电脑,好多字认识但不会写了,只好动手查阅字典,速度也明显慢了,以前写文章灵感来时是一段一段往外涌,现在是一字一字往外挤,感觉很费力。经过几天的锻炼,这种感觉很快消失,当年那种妙笔生花的感觉又回来了,心情也非常愉快,每篇文章几乎都是一气呵成,不知不觉中已经翻过七八张稿纸,似有神助,这难道就是下笔如有神的阐释?
我现在所有的稿子都是纯“手工”打造的,但最后还是要在电脑上打出来,通过电脑发出去。在这过程中,我既享受了用笔写稿子的的乐趣,又享受着现代科技给我带来的方便快捷。
其实人是一个适应性非常强的动物,日日风餐露宿粗茶淡饭也能抗住,天天荣华富贵山珍海味也会享受,这其间就是一个心态调整的过程,从主观意识里去主动适应新环境,就能工作和生活的很好。就拿这电脑来说,电脑的发明原本是帮助人工作的,是人类的奴隶,我们千万不要对它过度依赖,否则我们就会成为电脑的奴隶。
大餐
(殷存平)
“叮叮叮叮叮叮....”一串刺耳的电话声响起时,我正在看《盗墓笔记》;这铃声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干嘛”我没好气的说。
“下来吃鱼,快点,刚钓上来的,再不来就没了”
吃鱼?我用了两秒钟反应了一下,吃鱼!穿上拖鞋立马就往A层餐厅奔去。等我到的时候,大家已经开吃了。餐厅的每条长桌中间摆着一个脸盆大小的盆,里面有大概一半的鱼,桌上摆满了啤酒。我找了一个靠边的位置坐下,夹了一块吃起来。刚一进嘴,满满的鲜味在口腔中爆开,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丝丝辣,一丝丝姜味......接着我又喝了一口啤酒,爽的我直接骂起来国骂。又夹了两条完整点的,低头吃起来。所有人这时都出奇的默契:低头吃鱼,抬头喝啤酒,聊鱼。等盆子里的鱼都被捞光了,每个人面前都尸骸遍野。大家又好像都有点已有未尽的感觉。这时有人提议就这这鱼汤下点面条吃吧。大厨也很给力,用鱼汤和中午剩下的方腿给我们下了一大锅面。这鲜味绝对是任何人造鸡精和味精可以比的;这味道,也绝对可以给五个赞。
看到这肯定有人在笑我,就吃个鱼吗,有必要说的这么邪门吗,还起来个名字叫“大餐”,没东西写随便找个题材出来忽悠人的吧。可是我觉得每个人眼中对大餐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精神意义都是一样的:平时对你来说奢侈的,吃不到的,那就是大餐。要知道,我们船跑美湾,已经吃了一个多月的洋葱了,我说这顿是大餐,有没有忽悠人?
鱼吃到一半的时候,水头和大电就提着小红桶乐呵呵的出去了,有人让他们多吃一点在去钓。他们却玩笑说,今天鱼群是来走亲戚的,今天不钓,明天就钓不到了。彬彬也天马行空的跟我说着他们钓鱼的过程:什么时候开始钓到鱼的,什么时候鱼开始多起来的,什么时候开始一箭双雕的......还拉着我,让我跟他一起去钓鱼;但我对钓鱼实在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吃完就偷偷的回房间了。酒足饭饱躺在床上,总感觉有点过意不去:钓鱼,杀鱼,煮鱼我一个都没参加,只有最后吃鱼的部分我参加了。实在是不好意思,总感觉要做点什么。在此,仅用这篇文章送给这些兄弟,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