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勇轮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月”和“三争创”活动的主题,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相互协调,互相协作,顺利修复了被海水腐蚀烂穿的压载水管线,确保了船舶设备的安全运行。
前些日,该轮大副和泵匠陪同船长下泵舱检查,当检查到泵舱最底层时,大副向船长报告了压载管线在压载泵出口的弯管上靠近法兰的位置,有一处贯穿性烂孔,初步判断为船厂对管壁内部处理不好,导致管壁被海水腐蚀所致。船长获悉后立即对受损的海水管进行检查,发现管壁上仍然用铁水泥和环氧树脂做的临时修补,这种临时修补只能短时间的防漏,如果一旦不耐压而脱落,导致泵舱进水,势必对船舶安全和货物操作带来严重影响。同时在外部检查中被检查官发现,亦将被作为严重缺陷而记录。船长随即召集轮机长和大管轮到现场检查确认,初步拟定修复方案,决定轮驾两部协作,立即组织对这段弯管进行修复处理。
说干就干。船长、轮机长和大副迅速组织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作业安全布置,包括工具的准备、吊运设备的检查等,制定安全措施,识别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进行了相应的风险评估,完成了封闭场所进入、工作许可的相关记录等。
作业人员下到泵舱后,立即按部就班进行工作,考虑到与弯管相连的压载水管线内还存有相当数量的海水,海底门阀门和压载管线阀门状况未知,船长要求先对弯管两端的螺栓松开,待管内的残水流尽后再拆下,以便确认海底门和压载管线的状况良好。如果残水长时间流淌,说明阀门存在关闭不严的情况。很幸运,管内残水经过1个多小时的流淌,终于停止。水手长、泵匠等人待残水放尽后立即对弯管拆卸,通过多个手拉葫芦的转位,将弯管移到了泵舱吊的下方,通过泵舱吊的吊运,终于将弯管顺利吊出泵舱。
弯管吊到甲板后,立即对管壁内部用淡水冲洗,敲去临时修补的铁水泥和环氧树脂,水手长又取来空气管、打磨机对管壁进行处理,检查发现贯穿孔大约2厘米宽、5厘米长,孔旁边内管壁上还有8厘米宽、15厘米的腐蚀坑,进一步检查内管壁还有多处大大小小的腐蚀凹陷。
轮机长和机工长现场确认弯管腐蚀状况后,对修复方式胸有成竹,决定采取堆焊的办法修补贯穿孔和凹坑,再对内表面上环氧树脂进行保护,隔离海水与钢铁表面的直接接触。又是一番转运、吊运,终于将弯管转移到了机舱车床间。
为了尽快将弯管修复,第二天开始,轮机长和大管轮及时调整了部门的工作,安排机工长集中精力对弯管进行堆焊修补。时值夏天,机舱温度本来就高,再加上车床间内没有独立空调,温度可想而知,别说工作了,人进到车床间不一会儿汗水就很快印湿了工作服,更何况要长时间对不断释放热量的焊接体进行施工,虽然大汗淋漓,但机工长的焊接工作一直没有停止,由于凹坑部位剩余钢板很薄,起初焊条跟管子一接触,钢板就融化,通过不断的试验、调整,焊肉开始慢慢与钢板结合,逐步成型。经过两个半白天的努力,消耗了将近100根焊条,终于将内管壁的凹坑全部填满。
待弯管温度降至常温,就要对焊补区域进行打磨,为了延长管子的寿命,应当尽可能将管壁打磨光滑,由于内壁带有弧度,并且内径只有500毫米,操作起来考验的是技术和耐心。打磨完毕为了避免海水直接接触焊肉,必须对内壁涂上环氧树脂。
修补的处理结束后,就该将弯管转移到泵舱进行安装了,转运过程熟门熟路,通过大家的精心呵护,终于将弯管顺利送达安装位置。由于在1米长度的范围内,管线有一个90度的折弯,这对上螺丝安装可添加了不小的难度,于是又到机舱借来葫芦,在3个葫芦的共同作用下,才将弯管吊平,慢慢对上螺孔。
弯管拆除后,由于没有合适的盲板,连通海底门和压载舱的两个开口只能处于开敞状态,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引起泵舱被淹,船长要求检查测试泵舱舱底水报警装置,确认装置功能正常;弯管处理期间每天早晨开工后和下午收工前必须安排人员下到舱底对舱底水进行检查。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正是全体船员将自己看作是长江之勇轮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共同激发正能量,共同建设和谐船舶,共同促进安全生产。(常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