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满林)
从长航成功轮休假时,碰到上船的船长刘军华。互换通讯信息,我告诉他我的QQ号。他说现在都玩微信,QQ已经过时了。我茫然。
休假时一打听,得知微信是一种新的即时通讯软件,有些功能因电信、移动正在阻止,处于争议之中。微信只能安装在智能手机上。而我的手机是订购套餐时拿的一个半智能机,支持QQ聊天,不能安装微信。所以也没有太在意,心想能QQ聊天也差不多了,要微信干吗?
今年休假时,通过QQ群与上海海校的同学联系上。除了QQ外,他们多数人都在玩微信。同学的微信邀请,让我无法呼应,只能告知没有微信号。他们会跟着发一条如何申请微信的消息,随后将微信的好处告诉我,显然他们以为我不会或不愿用。老家亲戚也个个在玩微信,在家时用电脑上聊天用QQ,在路上一般都用微信。他们以为我有微信号,有时在电脑上聊的正上劲,他们要出去办事,会不经意的说一句上微信聊。看来我OUT了,得刷新,于是我买了一个智能手机。
其实,我已经被刷新几次了。我的手机没有一部是因为用坏才换掉的,屈指一算现有5部手机闲置在家。我的手机淘汰史就是我的刷新史。
第一部手机是由周围环境逼迫所购,是观念的第一次被刷新。以前在拖轮,航行有规律,最多也就十来天就回家了,中途到港靠码头用磁卡打电话也很方便,联系上不存在问题。加上当时手机价格与当时的工资收入比很高,且话费不菲。我认为配一个手机完全是一种浪费,所以没有把购手机放在议事日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事差不多都有手机了,慢慢失去了排队打电话的热闹,只有我等少数几人偶尔还在风雨中打磁卡电话。中国移动推出金卡快捷通,没有了月租费。我的思想开始松动,觉得手机也有它的好处,毕竟电话可随时打,不误事。于是我买了一个别人淘汰下来的二手机——摩托罗拉掌中宝,带翻盖、带拉伸天线。
由于话费较高,一般电话打的少,短信发的多。但我的那款机子不支持中文信息。为了解决发短信的问题,我不得不编起密码来。好在我是通讯专业毕业的,编密码对我来说算不了什么,按电报Q简语的方式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几句话编成码,与爱人各持一份,开始了我们特殊的短信往来。
那种短信方式既有趣又保密,但局限性较大,只能点对点通信,与其它人还是不能进行短信联系,而且不太方便。我觉得手机的功能就是通讯,至少能打电话、接电话和发短信。所以,在船队处理船用手机时,我又买了一个摩托罗拉CD928——猪腰子,带翻盖、带拉伸天线。那个手机解决了短信问题,通话效果也不错,满足了我的需要,我用了好几年。买那个手机是第二次被刷新。
2006年转岗到海上来之前,为了学习英语方便,我买了一个新海尔直板手机,它有MP3、MP4播放功能,还有初级照相功能。还别说,几年下来,它随身听的功能,比打电话、发短信使用的频率要高的多,耳机插头都用的不太灵光了。环境的改变使我第三次被刷新。
到2010年公司为我们办套餐,我买了一个酷派230直板手机。我之所以选是因为它有收发电子邮件功能,能QQ聊天,带手写。这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想我不能总到网吧里去收电子邮件、与朋友聊天吧。我第四次被刷新了。
2012年套餐到期续约,我拿了一个免费的HTE手机,功能还不如前款,属于换新机,刷新没有提升品质。勉强算被刷新一次,也就是第五次。
今年我换的产中兴Q701C智能机——5.5吋的大屏,带GPS定位功能,高清照相功能,可无线上网,只要有可用的WIFI信号就能通过微信进行视频通话。所以这次上船,用微信及时的传递了我整个行程:南京上动车后发了一张火车上的照片并附说明,车到上海后发了一次;上机场大巴之前,发了一次;登机后发了一次;到新加坡后在机场发了次。相当于跟踪报道。到韩国丽水靠码头后,利用免费的WIFI信号与家人进行了一次视频通话,感觉特别爽。在丽水靠码头期间,正好是我们上海海校同学三十年聚会,我虽然没有出席,但通过他们的微信报道,我也分享了他们相聚的喜悦。这是我第六次被刷新,这次刷新不但知识更新,而且视野扩宽。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们不得不刷新自己。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刷新后我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我们能获得更多的享受。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有很多新的东西扑面而来,知识大爆炸,需要不断刷新。也许最需要刷新的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学无止境,如果不刷新,你就OUT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