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集团门户    集团网群    公司邮箱    网站地图

 
 
热点栏目:
概况资讯党群船员商务
首页
>> 长航油运报 >> 第41期 >> 四版生活篇
话说过大年(两篇)
发布日期:2014-01-26字号:[ ]

囫囵

(孙卫国)

辞旧迎新,马年即到,2013124带着赚钱的梦想,带着爱吃的茶叶、萝卜干踏上了东方航空公司的班机,到新加坡登上了“长航幸运”轮。此时已是年末,眼看就要过年了。大家都知道在船上过年谈吃那是一种奢侈,我只好来追寻一下以前过年的气息,回味一下过年的佳肴。

 儿时一到冬季就开始盼着过年了,因为过年种种乐趣让我乐不可支,但最主要的还是“吃”。不单是我,整个华夏民族都是一个善吃的民族,就拿过年来说,各地都有自己特色年夜饭,菜肴更是数不胜数,各地口味不同,酸、甜、苦、辣各有所好,形成不同的菜系。但过年家家都挂着福,禄,寿三星图,这是中华民族生活上的理想,画上的禄在中央,福在右,寿在左。人们需要福气,需要长寿,但更需要的是保证基本生活的俸禄,有钱才能有吃,才能满足食欲,所以,禄在中央。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圣人为腹而不为目:”说的就是吃要紧,其他的可以不闻不问。俗话说“着威风,吃受用,赌对冲,嫖全空。”普通人则认为吃是最实惠,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吃是真功。

吃的含义复杂多样化,不是什么都能“吃”的。被人欺骗遭受损失了曰“吃亏”;被人打脸曰“吃耳光”;被人告曰“吃官司”;被枪毙的曰“吃枪子,吃卫生丸”。非分之想的曰“赖蛤蟆想吃天鹅肉”。

国人注重吃体现在见面打招呼上,老外见面一般都说“早安”“午安”“晚安”,而我们见面多说“吃早饭没有”“吃中饭没有”“吃晚饭没有”。也体现在日常用语中,干什么工作就成了吃什么饭的,在哪工作也成了在什么地方“混饭吃”。

衣食住行四要素,人类原不能不吃,但吃的含义如此复杂,如此重要,虽然排在衣的后面,但人的心目中却是第一的。穿的可以差些,住的可以破些,走的路可以泥泞些,但在吃上却马虎不得。

过年要吃,端午要吃,中秋要吃,元旦要吃,国庆要吃,生日要吃,聚会要吃,吃了一顿又一顿,吃得真是不亦乐乎,世之奢宴谓“酒池肉林”则将吃引向歧途。自古多少名流厨师费尽心机,别出心裁,研究出多少食谱来。不单活的要吃,连死人也要吃,我发现其他民族的鬼只要鲜花,而中华民族的鬼非吃不可,死后吃也和活着一样重要。不单鬼要吃,神也要吃,就连没嘴巴的山川也要吃。有的但吃猪头,有的吃全猪,有的专吃羊,有的专吃牛,各有各的胃口和嗜好,仔细揣摩其他民族的神极端唯心而中华民族的神极端唯物。

至于俗话说:两只脚的只有爹娘不吃,四只脚的只有床不吃,除此之外什么都吃,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国人吃的大胆。所以,吃鲨鱼的鳍,燕子的窝,吃狗,吃猫狸,吃蛇,吃老鼠,吃癞蛤蟆,现在还多出来个炸蜈蚣。

总而言之,五花八门,不胜枚举,佛说世上有六道轮回,把众生分为天,人,修罗,畜生,地狱,和鬼,我想我们有些人是不是从饿鬼道投身而来的呢。为了美好家园,为了自然环境,更是为了自己身体健康,我们是不是也要反省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吃的时候更文明一些呢!

禁止“过年”的那些年

燕海鸣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17  12 版)

 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国内就不说了,海外的华人,即使放不了假,也要聚聚会,举办一些联欢活动。但是,历史上曾有那么些年,过春节成了一种“错误”。

 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计划逐步废弃农历,代以西方的格里高利历。在《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中要求:“一、由政府于阴历十二月前制定历书,颁发各省。二、新旧二历并存。三、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四、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一开始,考虑到过渡时期的特殊性,民国政府并没有完全禁止旧历。普通民众依旧按照旧历规划自己的生活。但在新政府看来,维持旧节只是过渡时期的一种策略,最终目标,是消除这些代表封建残余的旧历法与旧节日。但是,即使其他的改革方案被大众所认可,历法的废除却遇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抵制。

   首先是工商界。新的历法与工商界长久以来按旧历实行的时间体系产生了冲突。旧历新年、端午和中秋是工商界结账的日子,如果完全依从新历,则整个工商系统要为之改变。1912年,在杭州专门进行了一场有关工商界是否要遵从新历的讨论。当时,做一个新时代的中国人,还是做一个商人,似乎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普通百姓则对新的历法冷眼旁观。山西的缙绅刘大鹏在自己的《退想斋日记》记载:“五更各庙鸣钟,惊醒世人早起迎神,里中放炮接连不断,此其新年也。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

  对新历的态度最为复杂的,恰恰是推行新历最积极的官方机构。老舍曾记录了自己在除夕当天还要去学校讲课,自己的年迈老母在家里等着儿子回家过年的凄凉经历。“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对于这些抵触,民国政府认为是旧历的封建思想在作祟。因此,1928年,内政部宣布完全废除旧历,严禁贩售旧历,以及在旧历节日时,行政和教育系统严禁放假!“考社会日常状况,十余年来,依然沿用旧历,罔知改正……一般民众之赛会、休沐,益复寻朔计望,蒙昧如故,于一国行政制度之下,百度维新之际,而政令与社会现状,如此悬殊,若不根本改革,早正新元,非惟贻笑列邦,抵牾国体,核与吾人革命之旨,亦属极端背驰。”

  国民党的精英意识和面对民众时清高自负的态度,在废除旧历的过程中暴露得淋漓尽致。1930年代初,国民党广州党部发行了一本名为《风俗改革丛刊》的书,其中极力批判过旧历新年是一种落后的行为。似乎过年就是愚昧,不过年就是高尚一般。书中写道:“每届废历岁聿云暮,腊鼓摧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个不的办‘年货’:有钱固兴高彩烈,无的也勉为凑趣,什么爆谷,面粉,黄糖等等,一方面求过于供,一方面应接不暇;熙来攘往,络绎于途,以有用之金钱,作无谓之消耗,即令罗掘俱穷,当衫当裤,也要求‘顾住体面’?做到‘年晚煎堆,人有我有’。这种无意识的举动,真是愚不可及。”

  但是,国民党的精英却低估了旧历所依赖的深厚土壤。即使用了非常多的“狠”词儿,普通大众依旧我行我素,对被贴上愚不可及的标签不以为意。最后,政府承认废除旧历的改革运动完全没有起到效果。1934年,民国政府发布通知:“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

  先是用行政手段强压,再是以道德话语批判,就是改变不了那些统治者眼中的“陋习”。可见民间传统的力量实在强大。或者说,“过年”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中国的亿万老百姓,都是大功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在某一天 在每一天
·个人赶船之“最”记
·传统文化
·海外见闻(两篇)
·长航吉祥轮:抓安全提效率克困...
·“奋进中的油运人”征文刊载(...
·梦海——海梦
法律声明|使用帮助|联系我们|RSS订阅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2-2012 www.njtc.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传真:(8625)58801195
网站管理: 电话(8625)58586154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传真:(8625)58801195
苏ICP备09095936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