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偶尔在某本书中看到,说成熟的标志是不再浪费来之不易的粮食,也不再忽视那些习以为常的爱。合上书,细细想来,着实觉得自己实在晚熟。迄今为止,对食物我似乎还没有特别珍惜过,也没有对爱那么的镌刻于心。
记得生命中第一个给我做饭的人是爸爸。中学时代,那时还只能走读,于是每天早上五点钟左右,爸爸就起床给我和妹妹两个人做早餐。吃的最多的是蛋炒饭、鸡蛋面还有鸡蛋饼。反正每天的早餐都和鸡蛋息息相关。记得最“痛恨”的是,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可以睡一个好觉,爸爸一大早还是一如既往的站在门口大喊着我们的小名,强烈要求我们起床吃和蛋有关的简餐。当时尚且年幼,健康观念不强,还不能完全理解那么“爱吃饭”的爸爸。
至少从小学到初中这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吃的最多的就是爸爸炒的酸辣土豆丝。他刀法明快,每次站在旁边我都叹为观止。直到现在也没有因为烦腻而把这道传统菜列入黑名单。如今现在只要我休假在家,爸爸还总能隔三差五的给我炒一个,味道毫不逊色于当年。这很可能与他的厨艺有关吧。爸爸年轻的时候在新疆当了好几年的兵,那时还是炊事班的班长。只要我在家和他把酒言欢的时候,他总有事没事的吹嘘他做饭的心得。现在村中的红白喜事,还请爸爸主厨。因此,爸爸在我心目中“厨神”的地位不可撼摇。总之,觉得天底下的饭菜,爸爸做的最好吃的了!
在我心目中,妈妈的厨艺很一般。由于家中有爸爸这位年迈的“厨神”存在,妈妈下厨的时间和机会并不是很多,但她却能腌晒出很好吃的腊鱼腊肉和咸菜来。那时候家中的菜园并不大,但每年却有吃不完的青椒和豇豆。于是,妈妈总会把它们晾晒之后放进几个陶罐腌制起来,味道基本被她调配成酸辣型的。等过一段时间腌好之后,吃起来那一番回味无穷的酸与辣,一家人对妈妈的手艺也是赞不绝口。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妈妈总是熬几个通宵腌制一些腊鱼腊肉和灌一些香肠。每当我和爸爸出远门上班的时候,她总要给我们装满一大袋子。现在有时候吃到超市买的那些腊货,味道却差了很多!
接下来给我做过饭的就是我现在贤惠的妻子了。每次去她娘家,我就跟学徒一样,帮忙给他打打下手。她在饭桌上对我也是无微不至的夹菜,帮我和岳父开酒瓶盖。由于她是四川人,她烧的酸菜鱼是我的最爱,还有她做的凉拌茄子和黄瓜也是一绝。我如今拿不出手的厨艺和刀工也是她教于我的,可能是爱的力量,我才会“学有所成”!
如今,工作在外,每天吃到大厨为我们烧的各色菜肴,才些许减免我们思念家的味道。如今,有的大厨已好多年不见了,有的已离我们远去,但至今忘不了的是他们留下的美味佳肴!
有朋友说,为什么人一旦长大了,就感觉吃什么都没有味道了。我想是因为我们都长大了,漂泊于异国他乡,远离了爱自己的人,怀念与心意才是最美的调料吧!
|